图为闵行区继王敬老院隔离区
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作为易感人群之一,老年群体如何加强防控引人关注。1月24日、1月27日,上海市民政局连续发文,要求确保养老服务机构服务对象和工作人员健康安全。在此背景下,沪上许多养老机构纷纷进入“封闭管理期”。
切断了与外界交流的通道,本就年轻人稀少的养老院会否更加压抑?当记者走进闵行区继王敬老院、古美社区养老机构却发现,特殊时期,他们也自有一套自得其乐的办法。在院里打地铺的员工们自编自创《咱们员工齐上阵》,被分散成4个活动点位的老人们唱唱歌、读读报,时间恍然而过。
封院管理后,他们一起“打地铺”
“加强了消毒隔离,做起了疫情防控,改造得院内变呀么变了样 。嘿!嘿!发动了全院齐心的忙,戴起了口罩全上岗,全院封锁好主张,力保安全筑屏障……”这是该养老院员工结合防控工作自编自创的《咱们员工齐上阵》。特殊时期,这首歌成了敬老院稳人心、鼓士气的精神力量。
大年初一,院长孙惠珍按照上级要求,果断宣布 “封院!”训练有素的员工们,迅即落实各项防疫措施。
院办公室将277位老人家属的联系电话分发给各个护理区,要求她们火速通知家属暂缓来院探望,已回家过年的老人暂留家中,由此产生的费用由敬老院承担。已回乡探亲的护理员等待后续上班通知,误工工资照常发放。已经返院的人员马上进行隔离观察……
面对严峻的防控形势和敬老院的实际情况,2月3日,院部再次提升封院管控要求:对所有岗位人员采取统一提供食宿的封院管理。孙院长祖孙两人带头搬进了敬老院。由于院内房间有限,行政人员统一在办公区打地铺,后勤和食堂人员在多功能厅舞台打地铺,男性工作人员全部在辅助房打地铺。有工作人员说:“这才叫接地气。”更有人感慨地说:“我们敬老院成了真正的大家庭。”
2月3日,是院内老人黄彩敏66岁的生日,老人儿子特意开车送上订制的蛋糕。为遵守疫情防控规定,生日蛋糕被放在了门卫处,经外包装消毒后,送到了老人手中。虽然今年没有了家人陪伴,但员工们一起为老人唱起了生日歌,黄阿姨说:“这是一个终身难忘的生日。我要许个愿,愿大家健健康康,人人长命百岁。”
因为临时封院,外面的人进不来,里面的人出不去,长辈们每日在多功能厅的集体活动也被取消。但为了安抚好这些“老小孩”,员工们想方设法让老人们尽量动起来、笑起来。孙院长每天通过广播讲新闻、唱沪剧;将老人分散成为4个活动点,由一名区域主管配合一名行政人员,带动老人们唱唱歌、读读报,开展形式多样的康复活动;对思念家人心切、情绪有波动的老人,护理员们通过手机视频让老人与家人隔着屏幕对话,还贴心安排了心理辅导,安抚老人情绪。老人们说:“隔离病毒不隔离爱,住在这样的敬老院,真是一种福气。”
特殊时期,“老伙伴”一直在身边
疫情防控期间,为避免人流聚集,闵行区古美社区养老机构和养老服务场所暂时关闭,但养老服务工作仍然贴心地进行着。街道养老顾问工作室和“老伙伴”结对志愿者重点关注着困难老人。他们通过电话访谈的形式,做好最新疫情的宣传和防疫知识的普及,掌握社区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情况,及时化解他们的生活难题。志愿者成了老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亲人”。
古美社区有一名95岁高龄的独居老人,在防疫期间遇到了难题:原本照顾她的女儿手臂骨折,老人的生活照料成了社区为老服务志愿者关注的焦点。通过协调,敬老院每天为老人供餐,并由社区为老服务志愿者每天轮流将饭菜送到老人家中,让老人顺利度过了新春佳节。“屋漏偏逢连夜雨”,老人的家里又出现了漏水现象,老人急得六神无主。得知情况后,为老服务志愿者们在居委书记的带领下,联合物业排查漏水原因,最终妥善解决了漏水问题。老人感动地说:“非常时期,身边的为老服务志愿者都成了我的亲人!在这个特别的冬天,我心里却是暖洋洋的。”
图文社区卫生院替老人配药
古美社区还有一对相依为命的患病兄弟,64岁的哥哥照顾着瘫痪在床的63岁弟弟。随着年龄渐长,哥哥认知障碍日益严重,已无自理能力。大年初三,弟弟突发脑梗,民政干部及“老伙伴”志愿者得知后,及时呼叫120送医院抢救。经过治疗后,又由志愿者负责把老人接回家休养。鉴于哥哥已无力照顾弟弟,“老伙伴”结对志愿者立即将老人寻找家政钟点工及送盒饭的需求报告给了居委会,居委发动更多的助老志愿者四处寻找,终于在2月9日帮两兄弟找到了上门服务的家政钟点工。两名志愿者也主动承担了每日送餐的工作,解决了患病两兄弟的生活难题。
“老伙伴”古美情,志愿者有大爱。为老服务志愿者们在这个非常时期,无微不至地照顾着结对关爱对象,为独居、困难老人送菜、配药;还代为排队,登记、购买口罩;更令人感动的是,古美乐龄互助站的党员志愿者们自发缴纳了10850元的特殊党费,彰显志愿者们的人间大爱。
作者:王嘉旖
编辑:单颖文
责任编辑:朱伟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