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学习研究所一行今天参观临港新片区,专家们了参访临港科技城、滴水湖、上海海昌海洋公园、人才公寓、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在座谈交流时,临港大学堂的案例引起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学习研究所的关注。
临港新片区核心区域南汇新城常住人口16万人(含5所大学生8.16万人,中小幼学生9834人)。从2007年第一所大学海事大学搬迁到现在13年时间,开办大中小幼学校22所。其中大学5所,2所二级学院,13所中小幼学校,2所民办学校。
在新城的发展过程中,始终以终身教育的理念优先发展教育,协调统筹区域大中小幼学校、产业、科研、人文等资源惠及居民的终身学习,构建多主体参与、多领域融合,线上线下多渠道结合的学习型、创新型终身教育系统,目标是提升市民素质,促进教育资源的融通,促进城市发展的良性互动与双赢发展。
临港大学堂经历了1.0版到2.0版的发展。
1.0版是在2015年11月,面对新开学校师资和设备不足,从公共教育供给侧出发,统筹牵头政府和当时的18所大中小幼学校打破围墙、项目化合作,搭建了一个优质教育资源服务供给的供需平台和面向全体居民的学习共同体—教育发展联盟。这一过程中临港人设计了课程开发、创新创客、海洋文化、爱心助教、文化共建、联合培训6个方向,指导学校对接合作,形成个性化、体系化的16个校际合作项目,包括儿童大学、足球小将、芳香校园等。
这里有爱心助教项目——社区里的美籍居民为居民们上外语课;这里有海洋文化大讲堂项目——我国首位穿越北冰洋的雪龙号科考船女驾驶员、海事大学白响恩教授为居民作极地航海文化的讲座;这里有职业培训项目——电机学院为对学历要求高、专业性强的上海电器等企业,开设电器检修订单培训;这里有社区学校为离土农民再就业举办叉车培训;这里有儿童大学项目——海事大学、电机学院等大学在临港一小开办儿童大学;这里有足球小将项目——上海申花足球队刘军队长为中小学开设足球课程,现在留学生为孩子上足球课。
2.0版的教育发展联盟,是从2018年3月初,临港以教育发展联盟为组织形式,打造“临港大学堂”为学习品牌,以4大类13项行动为具体内容的开放性、共享性、创新型教育平台。
“临港大学堂”中通识普及类行动有科创小英才夏令营、科创教育基地、人工智能智慧课堂、相约星期五智能制造实践课堂等,创新竞赛类行动有全国青少年航模锦标赛、临港青少年机器人擂台赛、临港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创教育类论坛行动有相约诺贝尔科学家、院士、专家面对面,科创教育论坛,素养提升类行动有优秀教师出国培训等,构建了临港大教育观。
临港5所大学科创小英才夏令营已经得到临港家长们的认可。海事大学、建桥学院2位教授带教的智能车和机器人团队,已有学生获得全国、市级机器人和智能竞赛奖项60多个。临港有13名小学生参加全国智能汽车竞赛,获得全国总决赛一等奖1个,二等奖6个。
去年首届顶尖科学家论坛,2013年化学奖得主迈克尔•莱维特先生为中小学生作报告,分享他的科学体验、获奖经历,为孩子们提出了要有激情、不要放弃、要有创新精神等4条人生建议。
教育发展联盟成立之初,临港成立以政府为牵头,大中小幼参加的联盟委员会,下设秘书处,实行轮值主席制度,每届2年,第一届轮值主席为海事大学。联盟有4个定位:非正式组织、实行扁平化管理、共享多样化资源、建立协调机制。
经过近4年的探索与实践,已经创新了终身教育的模式和方法,从学生角度来讲,有利于为临港孩子全面发展、个性发展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使快乐成长。 从学校的角度来讲,有利于融通各级各类学校资源,帮助学校提高办学水平。 从社会的角度来讲,有利于办好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提高百姓的满意度。 从高校的角度来讲,有利于拓展高校的社会服务功能,创新社会治理,提升社区服务水平。从地方发展的角度来讲,有利于探索政府教育治理现代化的有效途径,主动服务临港新片区建设。
对标临港新片区的城市发展定位,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将进一步深化资源融合机制,进一步完善运行保障机制,进一步设计载体,探索体系化的临港大学堂,不断提升服务新片区国家战略的能级。
作者:文汇报驻临港记者祝越
编辑:占悦
责任编辑:顾一琼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