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早期照片
这几天,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正式投运的消息刷屏网络,这个天安门正南方46公里外、亭亭玉立的“凤凰”展示着如虹气势。
如果将时针拨回到2016年,谁又能想象得到,脚下这片繁忙如梭的土地,曾是一片“无人区”。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2016年航拍图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2017年航拍图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2018年12月航拍图
大兴机场从无到有的过程,有没有震撼到你呢?
这是建设者的亲身经历,并把它精雕细琢成设计图纸上的样子。从2016年2月开始,中建八局中标“第六指廊”停车楼及综合服务楼项目,自此拉开了在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施展拳脚的序幕。
开辟鸿蒙
▲项目建设初期中建八局建设者只能泡面干吃
停车楼及综合服务楼项目的党支部书记兼总工程师张志威,曾建设过天津滨海国际机场T2。2016年初,机场区域还是没有水、没有电、没有路、没有通信的废弃农田和荒草地。“盖着厚厚尘土的废弃农田,发动汽车就会裹挟起黄土形成一个小型‘龙卷风’,车子走过才能压出‘车道’。”他对这段经历记忆犹新。
临时办公室到现场每次单程就需要耗费50分钟,为争取更多的时间,拓荒人员每天往返一次。饮水困难,午饭只吃面包和干脆面,嘴唇一天蜕掉好几层皮。昼夜温差大,又没有取暖设备,小伙子们晚上睡觉只能压上所有外衣,蜷成一团。
项目团队没有等和靠,快速协调48台发电机接入临时用电,并立即组织土方单位和降水单位开展施工工作。短短一个月时间,土方开挖量达到了60万方,项目完全具备“大、干、快、上”的所有条件。
抗洪抢险
2016年7月,停车楼及综合服务楼项目正处在卡车熙攘的土护降桩阶段,上千根工程刚桩浇筑完毕。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突袭,这场一口气打破8个国家基准站纪录的“720暴雨”,瞬间把15万平的基坑变成了一片汪洋。
▲“720暴雨”,中建八局建设者抗洪抢险
面对成型的护坡马道,项目经理王振宇立即启动应急抢险预案,“全力护坑保坡,确保友邻标段不进客水”!他和所有一线人员众志成城与天斗,砌筑、堵漏、排水。72小时的水中扯絮,全体而动,这场挑战天时的“肉搏战”让项目团队更加凝心聚气。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停车楼项目提前4个月完成“亮灯计划”
暴雨虽然结束了,但因基坑积水严重,后续施工几近“瘫痪”,工期延误一个多月。项目部成立了6支青年突击队,开展劳动竞赛。项目部全体成员与近5000名农民工兄弟一起不分昼夜,冒烈日、斗酷暑,以令行禁止、使命必达的铁军作风和无往而不胜的豪迈气概攻城拔寨。在40天的时间内,打桩6000余根,超过正常打桩效率50%,为后续工作迅速开展起了决定性作用。
绿色机场
遥望大兴国际机场,行云流水般的“扎哈曲线”塑造出惊艳的“凤凰”造型,它不仅外观华丽,同时还兼具着实用性,是节能降耗的“环保标兵”。
▲中建八局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市政项目
中建八局建立全国首个在施工现场内,基于物料中心、专业打包模式为一体新型周转料具退场管理平台,实现38400吨周转料具在34天内全部退场,同时最大限度地实现节水、节地,减少了加工生产给环境带来的污染。此外,停车楼及综合服务楼项目还设置有环氧抛砂式自流平、飘逸蜂窝外檐铝板、大面积太阳能光伏板等一系列环保、节能、高效的材料设备。
▲BIM技术应用
绿色机场的一个关键性指标,就是水资源的利用。中建八局承建的市政项目,全面贯彻民航局“海绵机场”理念,道路、高架桥下均设置有大方量雨水存储设施,实现雨水的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和可持续水循环,回收雨水用于绿化、环卫用水及景观湖补水,是国内首个复合生态水系统高效运行的“海绵机场”。
机场唯一污水处理厂项目,将为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及其围绕大兴机场聚集的周边提供污水治理服务,处理后出水可作为绿色生态涵养补水、全场绿化、冲厕等用水,投入使用后实现污水的收集率、处理率和回用率三个100%。
国内最大的多能互补地源热泵系统,在地表层埋设温度收集管道,冬季从土壤中吸收热量,夏季从土壤中提取冷量,通过与集中燃气锅炉系统、锅炉余热回收系统、常规电制冷、冰蓄冷等的有机结合,形成稳定可靠、高效的复合式系统。根据测算,大兴机场地源热泵系统每年能提取浅层地热能56.36万吉焦,实现大兴机场公共区域近250万平方米办公场地的供热和制冷,节省天然气1735.89立方米,可减少碳排放1.58万吨以上,实现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超额完成10%的既定目标,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绿色节能。
作者:史博臻
编辑:唐玮婕
责任编辑:唐玮婕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