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彤贤(左二)。振华重工供图
每天7点半走进办公室,23点才离开;手机总是24小时开机……这竟是一个86岁老人的日常生活。管彤贤,上海振华重工集团创始人、原总裁。同事们习惯称呼他“老管”,而有些新进公司的90后员工干脆叫他“管爷爷”。
59岁那年,他创办了上海振华港机,首个订单即打入欧美市场。此后十多年,ZPMC(上海振华港机的英文缩略语)品牌雄踞世界各大港口,成为当之无愧的行业龙头。2009年底,管彤贤从振华重工总裁的位子上退下来之后,选择传道授业,续写人生传奇。
1992年,59岁的管彤贤时任交通部水运司副处长。虽然还有一年就退休了,但他总觉得还要做些什么。于是,管彤贤和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在上海浦东租下三间破房,振华取“振兴中华”之意,悄无声息地开了张。创业艰难,振华拿什么与雄踞世界市场的制造业巨头竞争?
管彤贤决定振华先要做“赔本”买卖,让中国制造走出国门,让欧美人先用用看。1992年,振华把第一份竞标书递进了加拿大温哥华港,以价格优势成功中标,振华像制作工艺品一样制造第一台起重机,第一单并没有为振华带来多少利润,但为振华赢得了好名声。两年后,振华以产品技术新、质量好、价格公道、售后服务周道,在美国获得了迈阿密港一次性订下的四台产品订单。此后,在港口机械的各个竞标会上,都可以看到振华的身影。管彤贤终于实现了当年立下的豪言壮志:世界上凡是有集装箱港口的地方,就一定有振华生产的集装箱起重机在作业。
管彤贤带领一众员工,以强烈的创新意识和技术创新能力,使企业成功走出一条重型机械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自主创新之路。早在2000年,德国汉堡港建设自动化码头,曾邀请振华一起制定方案,然而当时的市场并没有发展到自动化码头大面积应用的阶段,但技术的积累为如今的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如今,振华参与的洋山四期成为全球最大的集装箱自动化码头,且建设周期短、效率高,吸引了一众国外同行前来参观。除了自动化码头项目,振华重工在海洋装备、风电、桥梁等领域都已崭露头角。
2009年底,管彤贤正式退下来后,选择了传道授业,成为同济大学客座教授。他组建了振华的产学研三结合工作室,埋首于公司海上风电安装船的技术攻关。“很想再做点事情,因为这是我的兴趣。企业也给我很多机会,我是振华重工的创始人,到今天有很多藕断丝连。”他告诉记者,他还得学习,“很多都是新东西”。
在他眼里,每活一天就要与自己最喜爱、最重要的事情相伴,他觉得自己的最大价值就是不断打造中国最前沿的制造业产品,让中国制造永远站在世界市场的前列。
作者:张晓鸣
编辑:苏展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