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日,C919大型客机103架机从上海浦东机场起飞(中国商飞供图)
编者按:C919大型客机和ARJ21支线飞机两大项目“双管齐下”,显示了中国商飞正在逐步成长为成熟的主制造商。经过十多年发展,以中国商飞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民用飞机技术创新体系构建成形。
上海航空制造产业迎来 “双喜临门”。26日一天之内,中国商飞自主研制的C919大型客机和ARJ21支线飞机双双取得重大进展。
民机研制“双管齐下”
26日6时32分,C919大型客机103架机从上海浦东机场起飞,于9时11分降落西安阎良机场,顺利完成转场。103架机于去年12月28日在上海浦东机场成功首飞。
103架机顺利转场阎良的同时,101架机、102架机昨天也分别在阎良和东营试飞。目前,中国商飞已投入三架C919开展试验试飞。接下来,C919将继续开展颤振、空速校准、载荷、操稳和性能等科目的试飞。
同一天,天骄航空首架执飞商业航班的ARJ21飞机从呼和浩特白塔机场起飞,飞往乌兰浩特。随着两架ARJ21的接收,天骄航空成为首家组建纯国产喷气客机机队的运营商。内蒙古幅员辽阔、航线丰富,具有发展支线航空得天独厚的地理和空域优势。ARJ21有着良好的耐高寒、高原性能,特别适应我国中西部和北部地区机场起降条件和复杂航路越障要求,目前已有13架交付客户。首家用户成都航空ARJ21机队已先后开通航线20余条、通航城市20多个,运送旅客逾40万人次。
C919大型客机和ARJ21支线飞机两大项目“双管齐下”,显示了中国商飞正在逐步成长为成熟的主制造商。
经过十多年发展,以中国商飞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民用飞机技术创新体系构建成形,国内47所高校参与型号技术攻关,攻克了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等100多项关键技术。中国商飞聚合全球15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家一级供应商,全国22个省市、200多家企业、20万人参与项目研制,提升了我国民机产业配套能级。
努力突破核心关键技术
上海航空制造产业历史悠久,发展历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运十研制。1970年8月,运十起步落“沪”。1980年9月26日,运十首飞。第二阶段,麦道合作项目。第三阶段,“大飞机”国家重大专项落户上海,中国商飞公司在黄浦江畔启航。
按照去年发布的《上海市航空制造产业链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到2020年,上海航空制造产业链建设将取得实质性进展,主制造商自身能力不断增强,力争实现航空制造业总产值500亿元,并为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航空制造产业集群奠定坚实基础。事实上,单纯从绝对值来看,航空制造业500亿元产值并不算最大。今年上半年,仅上海汽车制造业产值就已超过3000亿元。但专家认为,从长远看,航空制造产业是一个典型的回报率“前低后高”的产业。同时,衡量一个产业的发展和对经济、社会的贡献,当前的产值贡献也不是惟一指标。民用航空产业对于基础科学、新材料、装备制造、微电子、军民融合等领域都有巨大的拉动力。
展望未来,ARJ21要实现产业化、规模化、系列化发展,形成30架的年产能力,交付60架以上;C919则要取得型号合格证,开展批产工作。同时,中国商飞将培育十家左右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关键配套企业,带动飞机和零部件制造装备的研发和制造快速发展。
作者:张晓鸣
编辑:苏展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