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持续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如何为上海科创中心建设优化制度供给?如何在长三角一体化中发挥好龙头带动作用?在昨天举行的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扩大)代表分组会议上,800多名市人大代表和在沪全国人大代表围绕应勇市长代表市政府报告的2019年上半年全市情况展开热烈讨论和评议。
垃圾分类需多管齐下综合施策
《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于今年7月1日实施,这是最近被“刷屏”的话题,在昨天的讨论中,源头减量、全程分类、末端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能力大幅提升是代表们共同的期待。
应勇市长在讲到垃圾分类时起身向全市市民鞠躬致敬,这让不少代表都倍感鼓舞和感动。来自居民区的林龙全代表会后第一时间在居委会描述了此情此景,大家深感鼓舞,为下一步继续做好垃圾分类工作增添了强大动力。林龙全建议提升垃圾分类积分兑换活动、两网融合回收垃圾的到位率,让市民在用心分类的同时更有获得感。
罗勇伟代表也认为末端清运的硬件配套措施有待进一步完善,建议加快配置垃圾分类运输中转处置设施,健全垃圾分类管理机制,充分发挥行业主管部门的引导作用、园区楼宇的党建引领作用,同时加大城管执法的警示作用。徐增堂代表说,垃圾分类教育要进入校园,让文明习惯从小养成。
垃圾分类要改变人们理念、生活方式和习惯,这不亚于一次自我革命。从不习惯到习惯,不可能一蹴而就,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需要持续用力,久久为功。
代表们还纷纷“支招”增加垃圾分类的人性化服务,比如“垃圾投放点设置要更合理”“为老弱病残群体提供志愿者上门服务”“为上班市民提供方便的投放时间”等。
科创板不是简单增加一个“板”
为科技创新企业“量身定制”的科创板已顺利开市,对上海来说,这是推动金融中心和科创中心建设的重要结合点。代表们在评议中期待科创板不是简单增加一个“板”,更重要的是在发行、交易、信息披露、退市等环节展开资本市场制度的重大改革创新。
为了巩固上海科创中心建设成果,进一步优化制度供给,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上海市人大将科创中心建设条例列入今年度立法计划。王振代表认为,可以对科创中心增加部分赋权内容,赋予相关创新空间,给予更多创新自主权,从而更好地激发创新活力。
张杰代表建议各企业研究院进行联合研发,并协调好短期考核和长期投入间的关系,但许多企业现在面临长期投入不足的问题,希望有更合理的考核和容错机制出台,保障科技创新的发展。
谈到人才问题,吴剑英、周星增代表这样说:“限制上海人才引进的‘卡脖子’问题一是户口,二是房子,所以要在户口和人才政策上多下功夫。”杨振峰代表则提出,要加强创新型人才的培育,为孩子们创建良好的成长环境。
体制机制上要探索长三角共建之路
上海是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核心城市,要在推进长三角一体化中发挥龙头带动作用。目前,中央已印发《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上海也已制定落实《规划纲要》的实施方案,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抓好“七个重点领域”合作、“三个重点区域”建设。
会上,长三角一体化也成为了代表们热议的话题。“长三角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目前在打通断头路,基础设施已经有比较大的进展。”胡建忠代表认为,“长三角一体化要本着长三角合作共赢的精神,在规划、投资、运营各个方面做集体决策,从体制机制上要探索出一条共建之路。”
普陀区目前正在争取上海清华长三角国际创新中心落户,空间技术、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领域专家有望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背景下进行共同研发。曹立强代表建议,要学习珠三角等国内外经验,更合理布局长三角产业,助推长三角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一些代表认为,上海城市空间格局以中心区为主导,郊区总体发展不平衡,在管理制度、产业发展、规划用地、人才分布等方面相对薄弱,因此建议以长三角示范区为契机,突破城乡二元结构管理模式,产业、金融、基建、公共服务等向郊区倾斜,进一步优化城市发展格局,强化区域均衡发展。
徐军代表曾参加市人大乡村振兴调研。在调研中,他发现,乡村振兴过程中农业土地用地、土地规划层面有很多难题还没有攻克。他认为,长三角协同发展是上海市郊区发展的一个转机:上海郊区应当抓住长三角发展的际遇,不断优化空间发展格局和强化郊区管理实效。
作者:本报记者 祝越
编辑:施薇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