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慈善法实施,慈善事业的发展进入了有法可依的快车道,相关配套政策相继出台,激励促进措施日益完善,慈善文化不断普及,上海慈善事业发展环境越来越好。
慈善工作是普陀区民政事业的一大亮点。秉持“安老、扶幼、助学、济困”原则,着眼于人民群众切身关系、切实关心的痛点、难点,从困难群体呼声较高的需求出发,通过“政府推动、民间运作、社会参与、百姓受益”这一模式,普陀区逐步完善慈善帮困救助体系,大力推进慈善文化传播引导,不断拓宽社会资金募集渠道。 “衣被银行”、慈善超市、全国首个高校“慈善爱心屋”、全市首家“教育慈善超市”……普陀区正以接地气的特色服务,打造出一张匠心独具的“慈善名片”。
“随手公益”社区里就有慈善超市
每个月的12日和26日,甘泉街道的热心居民们一大早就出门,8点半准时来到位于宜君路9号的甘泉路街道慈善超市,参与爱心义卖活动。他们中有的是来慈善超市采购的消费者,有的则是慈善超市的志愿者。
每月雷打不动的两次义卖活动,已成为甘泉路街道慈善超市和社区居民的一个“约会”。这里的义卖物品多是居民日常需要的米面粮油、日用品等等,大多由爱心企业、爱心个人捐赠。去年全年,甘泉街道开展慈善义卖活动33次,售卖义卖商品4552件。
普陀区慈善超市的前身可以追溯到2002年,当时,曹杨新村街道探索建立了具有经常性社会捐助接收功能的“衣被银行”,这是社区慈善超市的雏形。在此基础上,2004年,普陀区建立全市首家慈善超市,截至目前,该区10个街镇已实现慈善超市全覆盖。普陀区慈善超市的运作涵盖了经常性社会捐助、社区慈善救助、慈善项目开展、社区慈善宣传、社区党建基地、义工服务基地、就业岗位提供、慈善专柜设置、爱心驿站等多重功能。
此外,全区10家社区慈善超市作为经常性社会捐助接收站,还辐射到263个社会捐助接收点,以点带面、织密经常性社会捐助网络。居民家中若有不穿的旧衣物可以拿到社区捐赠点,或直接到慈善超市进行捐赠,满足了居民“随手公益”的愿望。
在慈善超市,居民捐赠的衣物会被汇总分类、清洗消毒,一部分用作本社区的日常帮困发放,其余的则由市级物资中心统一发往贫困地区。
除了社区慈善超市,普陀区还把慈善的目光投向了学校,慈善和教育碰擦出了爱和希望的火花。2005年,华东师范大学成立了全市首家针对高校困难学生的“慈善爱心屋”,帮扶为主、兼顾育人,把助学、扶志、强能理念有效结合。2007年,沪上首家面向困难中小学生的教育慈善超市在普陀区甘泉外国语中学正式开门营业,面对全区贫困中小学生,在对其物质帮扶的同时,发展教师义工队伍,通过师生结对、“名师讲堂”等方式,从生活、学习等方面切实关爱困难家庭学生。
打造品牌提升“看得见的效果”
如果说理念是慈善事业的灵魂,那么一个个精准帮扶的项目就是灵魂的载体,慈善项目是打造慈善品牌,并使其历久弥新的根本。
“慈善四送”,是普陀区常年运作的品牌项目之一。本着让社区困难家庭感受到“四季恒温、节日添温、四季如春”的初心,多年以来,各街道慈善超市的工作人员按四季节令,坚持为社区困难群众、高龄老人、残疾人等送上节日元宵、中秋月饼、夏凉物品、暖心棉被。据统计,每年有五六千名社区弱势群体获益。
普陀区还将慈善项目与慈善劝募有机结合,用“看得见”的效果吸引社会爱心企业、个人慷慨解囊。据介绍,“慈善四送”项目的运作资金就由上海月星集团认领并捐赠,迄今已经坚持近二十年。
各街镇慈善超市因地制宜打造品牌项目,精准对接困难群众需求。长寿路街道的纳保孤老李爱娣就是慈善超市“爱心菜”公益项目的受益人。“爱心菜”项目针对这些行动不便老人的需求,每周为老人送上价值70元的爱心菜。数据显示,“爱心菜”项目自2012年开展以来,累计已送出价值100多万元的菜品。
普陀区始终关注慈善项目的建立和运作,各街镇公益活动常年不断。例如,长寿路街道慈善超市的“爱心织毛衣”“外来媳妇竹编培训班”;长征镇慈善超市结合助残、助困、助老不间断举办各类公益活动,并与“悦苗寄养园”认养残疾儿童;万里街道慈善超市2017年建成后引入第三方合作,开办寄卖“格子铺”……各项公益活动开展的同时,也传播了“人人可慈善、处处可慈善、时时可慈善”的新时代理念。
推进“爱的地图”标准化建设
星罗棋布的慈善超市和慈善品牌活动构成了普陀区“爱的地图”。
令人欣慰的是,“慈善超市”这一模式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和重视——民政部于2013年出台了《民政部关于加强和创新慈善超市建设的意见》,上海市民政局于2017年印发《上海市慈善超市创新发展三年规划(2017—2019年)》,2018年又出台了《慈善超市设施和服务规范指引》,要求在推进上海慈善超市建设时既有总体的规划布局,又有具体的标准细则;既有规划统揽,又有规范可循。
慈善超市探索走在全市前列的普陀区,在长期实践中达成一种共识:超市的标准化建设不是搞“千人一面”,更不是刷“网红脸”,而是要给社区居民一个统一、规范、正规的印象,方能赢得居民的信任、建立良好的口碑。
另外,慈善超市的建设不能光靠政府部门“一头热”,要做大做强,必须依靠民间力量这一“源头活水”。慈善超市的建设发展,也必须兼顾社区慈善与自我造血,目前,普陀区各慈善超市正与慈善基金会区代表机构紧密协作,盘活多方资源。与此同时,区民政局还多策并举探索社会力量参与慈善事业发展的全新合作模式,以帮助慈善超市因地制宜打造适合自身发展的经营模式。
记者了解到,目前普陀区正大力推进慈善超市标准化建设,民政系统、全区各街镇在慈善超市全覆盖的基础上,首先做到标识统一,同时鼓励慈善超市完成法人登记,建立健全各类规章制度,规范日常运营,不断做大做强。除了强化资金扶持、人员配备,普陀区还计划引入“粮油帮困卡”电子结算系统,实现超市业务和政府帮扶的双赢。
作者:周渊
编辑:何易
责任编辑:邵珍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