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大道141号,今天恐怕已很难找到它的痕迹,但对于很多为浦东发展而奋斗过的人来说,抹不去它在心头的地位。1990年5月3日,上海人民政府浦东开发办公室、上海市浦东开发规划研究设计院正式在此挂牌,拉开了浦东开发开放28年的壮美画卷。
28年前的浦东大道141号已经拆除,如今企业办事,走进的是敞亮的企业服务中心。28年来,浦东旧貌换新颜,但不忘初心、砥砺奋进的“浦东精神”从没有变,这是留给时代最好的注脚。
在“浦东大道141号”感受奋斗历程
走进浦东开发开放主题展,还能重温“浦东大道141号”当年的模样。在充满高科技的展厅中,这间简陋的办公室显得有些”格格不入”,它太破旧了——几张桌椅、几个暖水瓶就是全部的“家当”。但就在这个不足30平方米的不规则房间里,浦东最早的一批外资企业都在这里谈拢了合作,延展出了今日浦东繁花似锦的新貌。
浦东新区宣传部负责人透露了一个小秘密,在上海人的印象中,141这个门牌号码不吉利,但当时的领导反而觉得,浦东开发要“一是一、二是二,实打实地干”,“浦东大道141号是浦东开发开放的起点,我们都没有忘。”
从浦东大道141号起步,28年间,浦东的地区生产总值从1990年的60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9651亿元,增长了160倍。浦东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令人惊叹的浦东奇迹,犹如一颗耀眼的明珠,屹立于浦江东岸。有人打趣说,浦东数字的不断增长,恰好与浦东大楼的高度不断被刷新相契合:“1954年建造的20米高的东昌消防塔,是上世纪80年代浦东的第一高楼,现在632米高的上海中心,成为了上海的最高点。”
改革开放40年,沧海变桑田,过去“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的提法早已远去。老浦东可能对烂泥渡路还有印象,几十年前,这里是一片棚户区,小路逼仄而泥泞,晾衣架胡乱架在头顶,谁曾想到,烂泥渡路现在是陆家嘴中心区的一部分,鳞次栉比的高楼间,往来的是国际精英人才。
从主题展快速“阅览”浦东的昨天与今天,前后对比更让人感受到这波澜壮阔的改革成就。如今,浦东已成为一流企业的聚集地——截至去年12月,浦东汇聚了近500家各类总部,其中跨国公司地区总部281家,经认定的亚太区总部27家,占全市总量的一半。一流高新技术同样云集浦东,截至去年底,浦东共有高新技术企业1711家,其中,上市企业143家,国内上市102家,境外上市41家。
在企业服务大厅感受“服务型政府”
28年的跨越式发展,浦东变了很多。如今,外资企业来浦东谋发展,再也不用坐在逼仄的办公室里,取而代之的是温馨敞亮的企业服务中心。负面清单已从2013年版的190条缩短到2018年版的45条,只跑一趟、一口受理是企业服务中心的常态,浦东对外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
28年的跨越式发展,浦东却从未改变。她不忘初心、砥砺奋进的精神始终如一。在浦东新区企业服务中心,只说YES不说NO已经成为窗口服务人员的习惯。浦东新区区府办副主任、企业服务中心主任蒋红军透露,企业服务中心已全面建成“统一受理、整体服务”的企业办事“一张网”,实现区级全部327项企业办事事项全覆盖,并将“一网通办”拓展至240项国家和市级审批事项。
企业感受到高效的办事效率,政府则动足了脑筋来优化营商环境。蒋红军透露,如今,所有部门的审批处室向行政服务中心集中,所有市场准入审批事项向“单窗通办”集中,所有投资建设审批事项向“单一窗口”集中,在临港、张江等重点区域探索建设项目集中验收,“‘四个集中、一次办成’机制,支撑着‘一网通办’发挥巨大能量。
一项项制度创新,让浦东站在时代发展的潮头。2015年12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上海市开展“证照分离”改革试点总体方案的批复》,同意在浦东新区率先对116项审批事项开展“证照分离”改革试点,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一位正在窗口办理营业执照的绿地酒店负责人对此深有体会,“2015年时,企业来办理餐饮许可证,需要20个工作日,如今不仅当天就能拿到许可证,还能同时申请办理营业执照,极大节省了时间。”
“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实施以来,极大激发了市场活力。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和2017年,浦东纳税主体数量分别增加4.9万户和5.9万户,相比2015年分别增长9%和29%。今年1月31日,国务院批复同意《上海市进一步推进“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工作方案》,浦东新区正在开展新一批10个领域47项改革试点,向改革深水区破冰前行。
作者:徐晶卉
编辑:孔韬
责任编辑:钮怿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