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18年春运正式“登场”,“返乡”和“旅游过年”将成为近期两大热门话题。通过记者与携程多位客服人员的接触,春运不仅仅是每年大家口中的过年团聚,也是时代的变迁,更蕴含了在线旅游网站服务能力的提升和进步。
手机订机票
21岁到携程工作,今年32岁。近日,上海小哥陆文斌迎来了人生中第11个“春运”。
2007年,陆文斌从机票客服做起,小小一部电话就是舞台,春运前夕暴增的接入电话,让他始料未及。
“当时买机票,还是以电话订票为主。”陆文斌回忆说,“大部分人都是在节前三个月咨询机票价格,然后买票。一天下来,至少接上百个电话,每天要忙得飞起来。”
这期间,他遇到了一次难忘的送票经历。2007年2月13日,一位旅客在携程预订了当天从上海虹桥机场出发的机票,但来不及取票,向携程发出求助。情急之下,陆文斌骑上电动车直奔机场,在约定时间内,把机票送到了旅客手里。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陆文斌的工作发生了大变化。
据他介绍,目前,绝大部分旅客是通过携程APP或者网站买票,电话订票的人越来越少。同时,由于电子客票的全面普及,拿着证件就可以直接登机,送票上门成了过去式。
“现在,我更多的精力是放在保障旅客顺利出行上,满足个性化需求。比如,帮助他们选择心仪的座位,以及协助购买行李额。”陆文斌说。
出国过大年
春运,不止是“返乡”团圆,很多人逐渐喜欢上带着家人旅游过年,傅骏见证了这一过年方式的变迁。
2002年,傅骏来到携程,成为一名酒店客服。今年38岁的他,已经经历了16个春运。
“我刚入职那年,旅游过大年才刚刚兴起,只有少数人去尝鲜,而他们大多咨询酒店的价格。”傅骏说,“最受欢迎的目的地集中在国内,其中三亚的热度最高,春节期间酒店真的是‘一房难求’。”
而国民收入的快速增长,使得人们旅游过年的步伐越走越远,目光逐渐从国内转向国外。
在傅骏的印象中,最近几年,每到春节期间,除了三亚之外,丽江、厦门、成都、哈尔滨、珠海等地的酒店都客流爆满。
傅骏还注意到,海外酒店预订量也出现了“井喷”,尤其是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颇受欢迎。
有意思的是,由于不少人希望带着宠物一起去旅行,眼下越来越多酒店允许宠物入住。傅骏介绍,携程酒店预订页面特别增加了“允许携带宠物”标签,旅客可以很便捷地查询到国内允许宠物入住的酒店,这些酒店人气很高。
服务“及时雨”
每年“人类最大迁徙运动”中,作为携程旅游的资深客服,陈旭维都能接到不少紧急求助。
“一直到2010年前后,游客向我们求助,仍主要通过电话的方式。”她说,“特别是他们在国外时,我要来回一通通电话,才能顺利解决问题。”
2009年春节,杭州市民张全雨旅行归来,却将一套西服落在巴厘岛的酒店里。由于语言不通,他根本无法和酒店沟通。接到求助后,陈旭维多次越洋电话联系当地酒店,并与张爱民核实,多番努力找到了西服。
可喜的是,随着微领队、“全球旅行SOS”及酒店管家等在线服务的上线,陈旭维处理旅客求助不仅更加游刃有余,而且服务响应更及时。
去年2月2日,“我在机场提取行李时,不小心错拿了别人的行李,自己的不知踪迹。”游客王先生在“微领队”群里发出一条消息。
看到后,陈旭维立即连夜联系机场和航司的同时,也在同样前往芭提雅旅行的聊天群内,尝试寻找错拿行李的另一位游客。幸运的是,这位游客就在群内。约好互换行李的地点和时间,他们顺利找回了各自行李。
从发起求助到找回行李,仅用了短短18个小时。
迎接春运高峰期
目前,随着春运售票高峰期到来,携程客服接入的电话量直线上升。据统计,春运期间,日接电话上百万通,平均每名客服至少接100多个电话。
携程于2008年9月10日在江苏南通开发区内正式投建携程信息技术大楼,建设第二个呼叫中心。南通呼叫中心建设历时1年8个月,于2010年5月8日正式落成。该项目占地约8万平方米,拥有超过1.2万个坐席,是目前亚洲最大的呼叫中心,可为消费者提供酒店预订、机票预订、旅游度假预订、商旅预订、客户服务等方面的服务。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特别是携程联合创始人、执行董事局主席梁建章“二次回归”后,“拇指+水泥”的概念一应而出。自建立至今的十多年发展过程中,呼叫中心的存在和价值一直被重视,成为提升用户体验的一大助力。
目前,南通呼叫中心每天有超过5000人24小时不间断地通过电话为用户服务,每天接入的电话量超过17万通。同时,鉴于越来越多用户通过携程APP预订酒店、机票、门票等产品,携程APP内置了“客服”板块,让用户体验到更高效和及时的用户服务。目前,南通呼叫中心很大一部分客服人员,不是通过电话,而是采用互联网客服这种比较新颖的客服模式。用户可以通过携程APP,与客服进行7×24小时实时沟通询问。
另外,携程还制定了标准化流程和严格的服务指标,打造业内领先的“标杆式”服务。比如,携程“用制造业的标准来做服务业”,在旅游业内率先实施六西格玛管理方法,保证产品服务率在99.99%以上,成为很多服务型企业效仿的“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