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网讯(记者唐玮婕)科技金融财税创新与现代服务业发展高峰论坛日前在沪举行,围绕科技金融财税创新与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主题,探讨科技创新与财税政策如何推动与促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与会专家指出,在当前我国企业研发投入水平明显偏低的现实情况下,完全靠政府财政的投入并不有利于高新技术的市场化进程,制定合理有效的财税金融政策可以引导创新投资领域,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据中国科技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张景安介绍,从近年来的中国经济发展趋势来看,虽然传统生产要素增长有所放缓,但创新不仅没有同步放缓,反而迅速发展,显著特点是由低端向高端转型。其中,独角兽企业的异军突起值得关注。2016年,我国独角兽企业高速增长,从2015年的70家到2016年130余家,显示出中国整体创新实力的上升。这些企业主要来自大数据、智能硬件、人工智能、互联网医疗、互联网金融、互联网教育、电子商务、大健康、新媒体、网络安全、服务分享等领域。
一方面,我国的创新企业正在不断涌现;另一方面,政府部门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利用有限的财政支出来带动社会资本投入研发,从而产生倍增效应。
事实上,科技具有一定的公共产品性质。越是接近基础科学和理论的研究,其公共属性的特性就越明显。运用财税手段筹措资金,通过预算拨款方式对科研机构、科研性企业、高校以及重大科研项目给予直接的财政资助,对推进我国科技创新的影响和作用无疑非常关键。《政府工作报告》2017年重点工作任务中明确提到:完善对基础研究和原创性研究的长期稳定支持机制,落实科研经费和项目管理制度改革,让科研人员不再为杂事琐事分心劳神。
“在我国从政府科研院所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转向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的阶段,切实促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就成为了比获得一些关键技术更重要的战略任务。”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会长周禹鹏表示,一些发达国家研究与开发(R&D)的总投入中,企业占比高达50%至70%,而我国企业R&D投入比例平均还不足30%。显然,在企业目前难以投入大量的资金的情况下,如何加大政府对企业科研的支持,特别是增加对企业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基础设施的投入,对于引导企业增加科技投入、加快科研成果的产出十分必要和迫切。
毋庸置疑的是,科研基础性政策,对科技创新活动有多方面的影响,财政税收政策是最为正面和直接的激励。财税政策通过财政收入对科技创新活动进行资助和引导,导向明确的税收优惠措施有利于降低研发成本、减少研发风险,有利于创新主体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激发创新主体的创新活动。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完全靠政府财政的投入并不有利于高新技术的市场化进程。所以,如何引导企业创新活动和创新投资,利用有限的财政支出来带动和引导社会资本的进入产生四两拨千斤的倍增效应就显得更为重要。运用财税金融政策的激励来引导创新投资领域,从我国当前甚至相当长一段时间的经济发展来看不仅具有现实可能性,也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