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为房产估值,用“建筑面积”乘上“类似物业单价”,结果基本能令人信服。但在网络社交时代,要为一个微博账号或是一个APP估值,这种“水泥时代”的模式还适用吗?
新近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发现,仅仅用粉丝数量去评估企业的社交资产,结果很可能不太靠谱。报告的编制者希望,自己的研究能有助于“粉丝经济”走向成熟,并终结目前“只见粉丝不见经济”的思维误区。
只看粉丝太不靠谱
这份报告名为《民航社交资产研究》,由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牵头完成。课题负责人、清华大学教授沈阳表示,过去对社交资产的估值多数情况下只是凭感觉,他的研究试图对大样本数据进行深度剖析,寻找科学的估值模型。
根据该报告,在航空公司微博账号价值与其粉丝数之间,基本不存在简单的正比关系。社交资产价值最高的航空公司是南航、东航、国航,但其官微的粉丝数都排不进前五位。而首都航空的粉丝量大约是南航的6倍,但社交资产总估值不到南航的1/4。
沈阳告诉记者,在他的研究体系中,航空公司的社交资产不仅看官微,更包括空姐、空乘和飞行员的微博。例如,东航的社交资产中,98.8%的价值来自员工账号。整体上,社交资产估值最高的20个航空公司中,员工账号贡献了2/3的价值。
但即使只考察官微,粉丝量和估值之间依然没法简单折算。排名前20位的航空公司中,每个粉丝分摊到的价值从大约0.4元到超过5元。换句话说,如果不考虑粉丝质量,简单地用“粉丝均价×数量”的方法,可能出现10倍的误差。
估值需求日益迫切
越来越多的迹象显示,为“粉丝经济”找到合理估值的方法,需求已越来越迫切。
据沈阳透露,近期,有多个拥有百万粉丝的微博大号通过交易完成了转手,单笔交易金额在六七百万元。但据他所知,这些交易基本上是按照每个粉丝4元进行的,“实际上是凭感觉。”
除了日益活跃的社交资产交易,自媒体广告、社会化营销等也要求更精确的估值方法。今年6月,新浪开始推出新的“自媒体计划”,为一批“中小V”作者提供收入分成。知名社会化营销专家杜子建认为,此举预示着社交资产变现的时代已经到来。
“对估值的需求,体现了网络经济的成熟。”沈阳表示,互联网社会化营销看似虚拟,却高度依赖物质基础,这种基础就是社交资产。目前,社交媒体正在从拼粉丝、拼流量,转向拼收益。前两个“拼”,涉及社会学和传播学问题,最终进化到经济学问题。
沈阳透露,在民航的《报告》中,他考虑了大量估值因子,包括账号活跃度、传播度、覆盖度、V粉数、被评论数、回复数等,随后再作一系列加权算法。研究中,这个模型也被代入到一些实际发生的账号交易和营销案例,通过了初步验证。
他承认,自己的算法仍谈不上完美,进一步的研究正在进行。“‘粉丝经济’的发育目前还处于很早期,还有很大空间。”沈阳说,他希望能最终拿出一个通行的社交资产估值工具。
文汇报记者 张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