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说明:人像素描:宗怡婷
魅力城市关注“人的比例”
如果要请人对Monocl e推出的这份“魅力城市榜”做一番评点,可能很少有人会比王英伟的解读更专业、更独到。
出生于香港的王英伟被同行尊为“地产老兵”,眼下的身份是上市公司新昌营造的董事会主席兼总裁,当年服务于嘉华国际、恒基中国、瑞安集团的经历,让他对城市综合空间规划营造、商业设施开发管理有独到的心得和经验。身为一名资深艺术爱好者和收藏家,王英伟还担任香港艺术发展局主席、香港国际电影节协会主席这两个社会职务。多重角色集于一身,让他对城市生活的观察,有了更广阔的视野和专业深度。让我们听听他眼中的“魅力城市”应该是怎么样的吧。
记者:以你的生活经历,榜单上的这十座城市都有哪些让你印象深刻的特点?
王英伟:这份榜单上列出的十个城市,包括《经济学人》今年“全球宜居城市榜”上的前十位,我大部分都去过,像澳洲、欧洲的那几座城市,都是经常来去,比较熟悉。它们能被《Monocle》这样的全球顶级精英杂志选为“魅力城市”Top10,可能是基于这样一些共同点:首先是经济很活跃,市面繁荣;其次是城市的生活服务硬件、软件都做得非常好,人们在那里的生活太方便了;第三,城市有自己独特的风格、色彩、气息,走在街上,你绝对不会和其他城市混淆起来。
以我的个人经验,榜单上的哥本哈根、东京、墨尔本都非常棒,任何人有机会的话,都应该去感受一下它们的独特风格。比如东京,你看《如何活出精彩》的介绍就非常准确——“初来乍到者往往目眩于不夜城的霓虹灯,更震惊于与如此繁华和谐相处的安静街道和小城镇般的归属感……在东京,生活质量的高低与财富多寡无关,因为优质服务是普遍而一视同仁的。”它概括的东京魅力特征也非常到位:公共交通廉价、干净准时,因此不一定需要自备车辆。礼貌,这对1300万人口规模的大城市绝非易事。无论在米其林餐厅还是街边小店,都可放心享用……
如果要说这份榜单的遗憾,那就是伦敦没有能进入Top10,据说《Monocle》编辑部就设在伦敦,他们应该最熟悉这座城市了。我个人认为伦敦具备“魅力城市”或是“宜居城市”几乎所有条件:经济高度繁荣;商业发达,你想得到的商品这里都能买到,而且价格还算公道;拥有世界一流的艺术机构,比如交响乐团和歌剧院、博物馆、画廊;公共服务完善,城市规划合理,公共交通四通八达非常方便。当然,从艺术发展局主席这一身份观察伦敦,觉得这座城市最让人羡慕的地方,还是这里世界级的艺术活动常年不断,这是它得天独厚之处,这在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所以说伦敦虽是全球的金融财富中心,但你很少听到有人抱怨说这座城市有“铜臭气”。
记者:在《如何活出精彩》列出的20项魅力城市指标中,你个人最看重的是哪几项?
王英伟:绿化、24小时生活服务、更少的玻璃幕墙、街道生活……太多了。魅力城市,20项指标远远不够,但再多的指标,也很难精确描述出一座城市为何具备魅力。根据我的个人观察,一座能让生活其中的人有幸福感的城市,最起码的一点,是它必须有平衡感——各种对立的事物、元素,像是新与旧、贫与富、繁华和安静、前卫和经典、时髦和传统、商业节奏和慢生活……它们彼此互不干扰、各自生长、各自精彩。做到这一点不是件容易的事,但值得去努力。
另外一个标准,说到底其实也是“平衡感”的问题,但它更多涉及到人,那就是一座适宜人居的城市,在人与生活环境的比例上都控制得恰到好处,我称之为“人的比例”,或者叫“人的尺度”。怎么说呢,如果你走近一幢两层楼的房子里,站在房子前面,感觉通常会比较自在,那是因为两层的楼高和人是一个合适的比例。但如果你走进一幢50层高的大楼,进门就是一个3层高的大堂,你会觉得自己很渺小微弱,因为空间带给你压迫感,原因就是整个大空间和人不成比例。你在香港中环一些地方,就会很压抑,巴不得快点离开。同样的道理,拿“人的比例”这一标准来衡量,就可以解释为什么上海人觉得在复兴西路上散步是件很舒服的事情,但你却很少听到有人说喜欢在世纪大道这样的大马路步行。前者“人的比例”是“黄金分割”,后者是为汽车快速通过设计的。
往大处说,重视“人的比例”,是城市“以人为本”理念的具体表现,它要求城市的设施和服务一切从人的需求出发,大框架也好,小细节也好,城市的一切设施、功能,都是服务于生活在这座城市中的人的,为市民提供便利、有自尊的幸福生活。不尊重人的需求,结果就是彼此都会很别扭。举个例子,在海外旅行时我注意到,那些大城市的商业街,很少有超过500米长的。为什么?因为研究发现,成年人逛街购物的理想步行距离是1公里。聊聊天,这边走走那里看看,逛完一条街正好1公里,很轻松、不累、以后还会来。内地有些城市规划新的商业区,动不动就是2000米长的步行街,且不说是不是有能力招进这么多的商家,就算商店全部开出来,又有谁逛得动?
记者:您现在的身份,除了是香港艺术发展局主席,还是上市公司新昌营造的当家人,公司本身也在内地开发大型社区。如果你现在手上有一块地、准备建设一个大型社区或是一座迷你城镇。你在制定规划时做的第一件事会是什么?
王英伟:我会换个角度思考:设想如果自己就生活在这个地方,你会做什么?我的答案是,先解决生活在这里的人的生计问题。所以你在做规划时,第一步是要有实业,商业机构、研发机构、创意单位、甚至制造业,它们能为生活在这里的人创造工作机会。有实业、有工作机会,人就会流过来;人过来了,资金就会跟着流过来;资金流过来越多,更多优秀的人就会过来,形成一个良性循环……马路慢慢变得漂亮、商店越开越多、年轻人、艺术家也愿意住过来。城市的人气,就慢慢聚拢起来了。
这段时间媒体一直在讨论城市化建设中的“鬼城”现象,为什么会有“鬼城”,是因为在这些地方,除了睡觉之外,很少有谋生的机会。说它“鬼城”可能比较夸张,但它们真是名副其实的“睡城”。内地有太多“睡城”了——所有人晚上在这里睡觉,白天全部去另外一个地方谋生,这样的“新城镇”,因为缺少工作机会,也就没有人气,资金就很难流过来,城市生活的魅力从何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