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奥运会刚刚过去一周,已有多名运动员遭遇网络暴力。7月30日,国际奥委会新闻处发言人马克·亚当斯表示,国际奥委会反对互联网攻击,并为遭遇这一问题的运动员提供各种支持。
拥有23个世锦赛和奥运会冠军头衔的美国体操名将西蒙·拜尔斯接连退出体操女团决赛和女子个人全能决赛后,无论是在社交媒体还是美国右翼主流媒体上都遭到大量攻讦,甚至有人指责拜尔斯是“美国的耻辱”。
批评者对拜尔斯的攻击火力集中于她的性别、种族,以及“对团队精神的违背”,尽管拜尔斯解释自己在跳马项目出现失误后“自尊心受到了一点伤害”,因“心理健康问题”退赛,但这样的解释并不为部分美国人接受,保守派杂志《联邦党人》诘难称,“公众人物常常用心理健康逃避责任”。
拜尔斯并不是唯一退出的运动员。在东京奥运会开幕前一周,澳大利亚女篮运动员丽兹·坎贝奇同样因“心理问题”在社交媒体上宣布退出奥运会,“在过去的一个月里,我吃不下睡不着,活在痛苦当中,只能依靠药物控制日常的焦虑。我不想去世界最大的体育舞台比赛,至少现在不想。”尽管有很多人鼓励坎贝奇,但在这条推文下面,还是充斥着大量的谩骂,有人批评她“自私”,有人问她,“还剩一周才宣布退出,有什么企图?”
无论是对拜尔斯还是坎贝奇,国际奥委会都表达了“极大的尊重和支持”,但网络暴力却无孔不入。选手表现不佳或未能获得让人满意的名次,也会成为网暴的重点对象。据日本NHK国际频道报道,在29日体操女子个人全能决赛中获得第五名的日本选手村上茉爱赛后接受采访时泪洒有明体操中心,称自己一度受到网络暴力,“我看到各种不愉快的评论,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只是删掉,但真的很失望”。
村上茉爱绝不是孤例,状态不佳、无缘八强的日本网球名将大坂娜奥米、在男子冲浪决赛中由于发挥不佳仅获银牌的日本选手五十岚卡诺阿,以及在200米蛙泳比赛中获得第四名的俄罗斯运动员奇库诺娃近日也都遭遇了网络欺凌。
“社交媒体上的网络暴力是不可接受的,在体育运动中没有立足之地。”马克·亚当斯在数次事件后表达了国际奥委会的立场,“他们可以随时联系我们,我们有24小时热线。心理健康问题非常重要。”
美联社称,国际奥委会已经意识到年轻运动员们面临的困难,特别是心理健康问题。报道称,东京奥运会中增加了心理健康服务项目,心理学家和精神科医生将在奥运村现场,在奥运会前、期间和结束后三个月为运动员提供保密健康支持。
而亚当斯提到的24小时热线是一项免费服务,国际奥委会将提供70多种语言的短时咨询和指导。此外,国际奥委会还开发Athlete365网站,对4000多名运动员的赛前心理状态进行调查,并通过中、英、法、日、俄、西、阿七种语言为运动员普及心理健康的基础知识和及时资讯。
“我们做得够不够?希望是足够的,”但是亚当斯也坦言,没法从根本上消除网络暴力,“只愿能做得多一点”。
作者:刘畅
编辑:沈钦韩
责任编辑:沈雷
来源:图/视觉中国、推特截图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