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丧文化”和各种“毒鸡汤”借助网络社交平台、商业营销等在一些青年中流行。懒猫瘫、丧茶等各种散发着消极态度的表情包及产品一度受到部分青年追捧。而这一现象也引起了多方关注。微信发布公告称,2019年至今,平台已经封禁包含“污”“丧”文化在内的低俗和虚假夸大内容相关公众号4万多个,其中封禁及处理发送低俗类内容的账号36556个,删除相关文章73318篇。两会期间,“丧文化”和“毒鸡汤”也引起了多位全国政协委员的注意。
张颐武委员:“丧”可以转化为积极心态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认为,“佛系”和“丧文化”反映的是青年在当下剧烈变化的社会环境生活中发生的变化,这些反映有其消极的一面,也有青年去适应生活、通过自我调适从而达到乐观积极心态的一面。“一些青年人可以通过‘丧文化’来化解一些现实生活中的忧虑、焦虑和负面情绪。这些文化情况是比较复杂的。”张颐武说。
他建议,一方面,社会需要对这些文化有更多的了解,认识其复杂性,多与青年沟通。另一方面,要对青年的生活、学习、创业、就业等方面给予更多的关怀和关切,积极引导和激发年轻人奋斗向上的精神,让他们从“丧”走向更广阔的、正能量的文化空间。
张宝林委员:“毒鸡汤”的套路就是“迎合”
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今天,一些自媒体为追求流量和高额广告收入,不惜“贩卖焦虑”熬制“毒鸡汤”,挑动青年敏感的神经。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印刷博物馆馆长孙宝林认为,很多自媒体包装“毒鸡汤”都有套路,就是“迎合”。他说:“迎合青年痛点,是能够获取流量多赚钱,但这是不讲社会责任的。”孙宝林指出,一定要对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行引导。他认为,引导有方式方法的问题,一定比“迎合”难,这也是媒体工作者、各类教育工作者所要做的基本功,要在方式方法、自己的知识储备与表达上,拉近与青年的距离。
范稳委员:从阅读中汲取面对人生的力量
针对部分青年易受“毒鸡汤”影响的问题,全国政协委员、著名作家范稳分析认为,有些青年读书少,知识广度不够,对世界的了解较为狭隘,对社会上的一些潮流容易跟风。
对此,他建议青年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通过广泛阅读提升独立判断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文学名著包含人类永恒主题和经典人物形象,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范稳说:“青年要多阅读古今中外文学名著,如《论语》《红楼梦》《哈姆雷特》等,以及鲁迅、巴尔扎克、雨果、托尔斯泰等中外名家作品,从这些优秀作品中汲取面对人生的力量,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今年两会,范稳向大会提交了《关于切实落实让文学名著进校园,全面提升中学生人文素质的提案》,建议社会、学校等各方搭建阅读平台,营造阅读环境,引导中学生阅读优秀文学作品,全面提升青少年的人文素养。
胡卫委员:改善媒体生态,下一个咪蒙才不会出现
自媒体及其信息发布和信息获取行为,形成了几乎是无所不在的新型媒体生态。而自媒体歪曲事实,断章取义的行为,严重扰乱媒体生态。为了不让下一个咪蒙再次出现,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上海市委专职副主委胡卫认为改善媒体生态迫在眉睫。
胡卫建议:从社会整体进步的高度着眼,集中关注媒体生态的改善问题。这项工作需要给予如同反腐倡廉一般的高度重视,正式列入当代社会文明建设的日程。为此需要有整体规划,周密部署,以及持之以恒的努力。主流媒体需要在改善媒体生态环境的工作中承担重要社会责任。浮夸之风是媒体生态恶化的原由之一。若主流媒体不能直面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滥用赞美词语夸大宣传,其后果就不仅是误导公众了。
张威委员:尽力做好自己的事就有社会价值
全国政协委员、网络作家张威(唐家三少)表示自己不太能理解“丧文化”和“佛系”,更不同意混吃等死的生活方式。
张威曾接受一个采访,记者问他对青年有什么想说的。觉得就很简单,把你自己的事做好就行——学习的时候好好学习,工作的时候努力工作。“我看不起天天鼓吹这不好那不好的‘“丧文化‘。”他说,“为什么不好?是因为你不够努力,你没有做。”
张威认为,只要把自己该干的事尽力做好,在这个社会上一定是有价值的。“我靠自己白手起家,靠写字写到现在,我觉得挺好。越年轻的时候有挫折就越好,因为这样,你就有时间往回掰。”他说。
来源:中国青年网、新京报、法制日报等
编辑:宣晶
责任编辑:李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