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今天下午召开记者会,主题是“攻坚‘基本解决执行难’”。
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副部级专职委员刘贵祥表示,这三年来,各级人民法院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坚持标本兼治,“一性两化”的基本工作思路,奋勇拼搏,攻坚克难,改革创新,确实使执行工作发生了重大变化,甚至是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刘贵祥表示,看得见、摸得着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方面,针对执行难的成因复杂、执行程序中各种矛盾交织叠加的特点,构建了综合治理的工作格局,也就是党委领导、政法委协调、人大监督、政府支持、法院主办、部门配合、社会各界参与的综合治理执行难这个大的工作格局,形成强大的社会合力,齐抓共管,奠定了解决执行难的前所未有的社会基础。
第二方面,清理了一大批历史性积案。对过去历史性的多少年前的案件进行全面核查,登入到信息化案件系统中,再进行筛查,凡是有瑕疵的、不符合结案标准的,重新查控财产,重新以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为着力点,予以进一步化解和解决。通过对历史性案件的清理,还了执行程序中历史性旧账,卸下了历史包袱。为下一步解决执行难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第三方面,大力推进执行模式的重大变革,破解执行中的“四大难题”。刘贵祥介绍,执行难有四大难,是历史上形成的。首先是查人找物难,二是打击规避执行、逃避执行的难题,三是管理上的难题,最后是财产变现难题。“这四大难题的破解,我认为是这两到三年基本解决执行难的一个重大变化,基本的变化、模式性的变化。”
第四方面,在规范化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过去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消极执行”“拖延执行”“选择执行”“乱执行”问题,还有执行作风不端、执行纪律不严这些现象,使我们必须下决心予以解决。解决这一问题,我们两手抓,一手是打造信息化数据铁笼,所有的都在监控之列。第二个是制度铁笼,我们这几年制定了50多个执行方面的司法解释和规范性文件,严格约束我们执行权的运行,控制执行权的滥用,划定“高压线”,整肃执行纪律,整肃执行作风。
第五方面,解决了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一些突出问题。其中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历史性的执行案款沉积的比较多,管理也比较混乱,好多不能及时发放到当事人手里。因此,我们联合最高人民检察院,用了9个月的时间,对所有的执行案款全面清理,历史性案款960亿全部清理发放,借此基础上建立了“一案一账号”的长效机制。
刘贵祥介绍,法定期限内有财产可供执行的,实际执结率90.4%。“这三年我们执行案款,也就是装到当事人口袋里的真金白银4.4万亿,同比增加了71.2%。”还有,由于执行环境的变化,当事人自动履行率也在提高,2016年、2017年、2018年,这三年合在一起,对人民法院裁判文书自动履行率提高了10个百分点左右。世界银行关于营商环境的评估,其中有个指标叫“合同执行指标”,我们国家在评估中位列全球第六。
作者:孙华
图片:新华网
编辑:汪荔诚 沈竹士
责任编辑:戎兵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