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大学鸟瞰图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深圳大学校长李清泉围绕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建设等话题谈到,“最近我看到马化腾代表提了一个建议,就是支持社会力量办高水平的湾区大学,我个人觉得,粤港澳大湾区应该有这样的一个魄力。”
他说:“西湖大学在杭州办学,体制上类似于‘公助民办’模式。小规模、精英型学校适合这样的做法,有利于吸引社会资源的投入,而在整个大湾区,缺少这样一个大学。我们大湾区如果有机会能够建这样一所学校,完全可以有条件比西湖大学办得更好,我们的资源更多,包括可以吸引香港的一些资源。”
李清泉说,高等教育建设在一流湾区建设中处于基础性地位,但在具体落实过程中存在三大挑战。
一是目前粤港澳三地行政壁垒比较大,特别在高等教育合作方面有着巨大壁垒,“比如香港人在我们学校当老师,他需要交的税就比较高,那我在请他来的时候,就得把工资往上提,要不然的话,他就不干了。”
二是在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的协同发展方面,需要更多地给予政策支持,包括地方政府合作办学的自主权。“无论是湾区内合作,还是湾区内跟湾区外的高校合作,实际上广东省是没有权力决定的。”
三是要想推动整个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协调发展,还需要构建高等教育的协调机构和资源投入。
看来,要办一所高水平的高校,确实过好几道坎。就在今年两会期间,第一年当选政协委员的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曾揭秘西湖大学底气从哪儿来——数据表明:仅过去两年,西湖大学就收到了来自全球各地的6000多份申请,从中择优选聘了近百位世界级科学家,其中80%是中国自己培养和输送出去的优秀学子。包括毕业于复旦的原美国耶鲁大学终身教授、资深遗传学家许田,毕业于西安交大的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后、青年科学家李小波等。
施一公说,中国科学技术已经取得长足进步,根据他多年经历及调研感觉,中国在基础研究领域还有很大差距,原创性研究还不能完全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尖端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必须也只能靠我们自己去创造。”他还透露了个故事:西湖大学创校两年来收到社会近万人慷慨捐赠。比如,常年居住在南美洲法属圭亚那的温州华侨周先生辗转33个小时,取道巴黎,来到杭州,给西湖大学递上了一份当地33位华侨华人的捐赠。“周先生支持西湖大学,带来的实际上是当地华侨华人对西湖大学助力祖国强大的殷殷期盼,希望科教兴国。”
谈及未来,施一公信心满满——“尽管我们刚刚起步,但希望10年、20年后,回望西湖大学,人们会由衷感叹,原来你们真的能代表中国人的智力水平,推动了人类知识前沿水平,把科研成果转化成利于社会发展的企业和产品。”
粤港澳大湾区有能力办一所高校与西湖大学PK吗?你怎么看?
编辑:许旸
责任编辑:柳青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