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全社会营造“尊师重道”的良好氛围,保障教师权益,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教师队伍中来,是此次全国两会上热度持续不断的话题。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教育厅巡视员张志勇斩钉截铁地说:“一个不尊重教师职业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一个不维护教师尊严的民族,是一个没有未来的民族。”,重塑师道尊严,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必由之路。
对此,张志勇建议,为人民教师生活建立出行学习“绿色通道”制度:在全社会倡导教师优先的思想,教师外出乘坐交通工具时,给予优先通行的礼遇,建立教师参观纪念馆、博物馆、展览馆,观看各种文艺演出、电影,以及旅游景点门票免费或优惠制度。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教育厅厅长朱世宏也提及,可以探索公共场所对教师实行优待等方式,如在医院、机场、车站等开辟“教师窗口”,让教师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
张志勇还建议,尽快设立“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建立国家级教师表彰奖励制度、设立“国家教师奖”,加大教师表彰力度,切实提高广大教师的社会声望。
“教师礼遇制度,意义大于所得。”在全国人大代表、山东农业大学校长张宪省看来,谈这些具体礼遇措施并不是在讨论教师能获得多少实惠,而是充分肯定和考虑设立的象征意义,这样更能促进全社会形成尊师重教的氛围。
提升教师职业获得感和成就感,除了营造良好的氛围,更重要的是,为教师提供明晰的职业发展路径。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宿城一中副校长刘秀云还提及目前中小学正高级职称的评定标准。在她看来,眼下的评定标准过高,使得很多教师三四十岁评上高级职称后再无他求。“没有发展后劲的人生又何谈获得?”刘秀云建议,必须进一步改革职称评聘制度,让“有为者有位”。
作者:张鹏
编辑:张鹏
责任编辑:顾军
来源:综合自《中国教育报》、新浪微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