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多次提到了一根红线。
据新华社报道,习近平强调:“不能因为经济发展遇到一点困难,就开始动铺摊子上项目、以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增长的念头,甚至想方设法突破生态保护红线。”习近平指出:“要坚持底线思维,以国土空间规划为依据,把城镇、农业、生态空间和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规划产业发展、推进城镇化不可逾越的红线,立足本地资源禀赋特点、体现本地优势和特色。”
总书记如此重视的这根红线,同时有人想方设法要突破的这根红线,究竟是怎样一根红线?今年两会期间,九三学社中央提交了一份高质量的书面建言,题为《科学划好生态红线 坚决守住绿水青山》,可为上述问题提供较为权威的解答。
生态保护红线是保障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底线和生命线。原则上,按《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禁止开发区域的要求进行管理,有两个“严格禁止”的要求——严格禁止工业化、城镇化开发,严格禁止破坏和污染生态环境的各类开发建设活动。
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是中共中央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和基础性制度安排,对保护生态空间、修复自然生态、保证生态系统质量稳定并持续向好意义重大。目前,部分地方仍存在盲目发展、冲动发展,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就是要为这类行为“划框子、立规矩”。
根据九三学社中央的调研,目前,我国15个省份已初步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其他16个省份方案也已基本形成。全国生态保护红线面积约275.6万平方公里,占陆域国土面积的28.7%。
调研也发现了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和守护中的难点,包括生态保护红线与各类国土空间存在不同程度交叉重叠,尤其与永久基本农田、人工商品林、矿产地、村镇居民点的关系错综复杂,不同群体利益诉求多样,处理难度很大。为此,为此,九三学社中央建议,生态保护红线下一步的管控,既要下定决心“啃硬骨头”,也要下足功夫“绣花”,使国土空间由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
一、统筹协调“三区三线”(生态空间、农业空间、城镇空间,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的关系,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留出空间;
二、正确处理保护与发展的关系,既要遵照两个“严格禁止”的要求,也应允许在红线内保留一定数量的原住民,鼓励他们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途径;
三、完善法规,强化保障,尽快出台“生态保护红线管理办法”。
作者:张懿
编辑:唐玮婕
责任编辑:戎兵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