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长三角区域经济活动的迅速增长和不断升级,区域水体污染问题日益严峻。如何在以行政区域管理为主的现行管理体制构架下进行跨区域、跨部门的流域系统治理一直以来是一个重大难点,存在协同管理机制不健全、污染物排放基数大、区域发展差异等问题。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王美华建议,从强化顶层设计、共享信息数据、采用系统治理手段、补齐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短板等方面着手有序推进长三角区域环境保护规划一体化发展。
王美华认为,长三角区域江河流域纵横交错,污染物必然在省、市际之间扩散、混合。而现行管理体制以行政区域管理为主。近年来,长三角三省一市已出台了一系列制度着眼于流域系统的制度体系,如《太湖流域管理条例》、《安徽省长江岸线资源开发利用管理办法》等,但是本质上只是将各地政策“串”在一起,相互掣肘难以形成合力。此外由于地方政府分割管理,有些地区将化工、造纸等污染严重的行业布局在地区边界,造成上游排污、下游取水的情况。“目前,长三角亟需形成统一有效的管理体制机制,消解行政分割与职能交叉问题。”她说。
同时,由于污染物排放基数大,加之城市化初期开发模式较为粗放,导致流域自然径流变更甚至消失,现状封闭性水体较多,水系被切割,流动不畅,间接导致水体纳污、自净能力严重削弱,建成区有不同程度的水体黑臭现象。又由于地区发展条件存在差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参差不齐,排污口数量及位置与水功能区管理要求不符且排口管理监控能力不强。
由此,王美华委员提出了三点相关建议:其一,强化顶层设计,共享信息数据,优化调度,加强联防联控。其二,采取系统治理手段,以水环境质量为主要目标,以实施排污许可为手段提出系统化方案。其三,加快补齐城镇污水处理相关设施短板,实现城镇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全达标。
作者:许琦敏
编辑:许琦敏
责任编辑:任荃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