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物价值认知、保护修复和传承利用等领域,科技力量的介入显得越来越重要。
3月7日下午,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文艺界别联组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潘路在自由发言时提出,应建立文物领域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从文物大国向文物保护创新研究强国迈进。
潘路介绍,国家文物局从2004年起陆续在全国建立了30家分不同材质和研究方向的行业文物保护重点科研基地,同期文化部分两批在文博单位和大学认定了19家重点实验室。这在文博行业文物科学研究和保护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使近年来中国文物保护研究水平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并打下了较为扎实的科学研究与保护修复工作基础。
然而,由于种种历史原因,我国在文物的科学研究和保护方面起步晚于西方发达国家半个多世纪,大量的考古出土文物和馆藏文物未得到有效的科学研究和保护。
据潘路了解,目前,全国文博行业,只有敦煌研究院成立了国家古代壁画保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将改为国家古代壁画保护技术创新中心)。为此,他建议,在完善国家创新体系过程中,将文物保护相关科学技术研究作为重要方向,增补纳入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的体系布局当中,进一步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增强我国文物保护领域的创新能力,逐步实现我们从文物大国迈进文物保护创新研究强国之列。
作者:李婷
编辑:李婷
责任编辑:王彦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