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尊重和信任科研人员,为科技界营造了良好的科研生态,进一步激发创新活力,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开展项目经费使用“包干制”改革试点,不设科目比例限制,由科研团队自主决定使用”。
全国人大代表、同济大学教授张雄说,这一举措的实施,将有助于解决困扰承担国家科技项目科研人员的烦恼。
今年“两会”,张雄代表提交了改革国家科技项目申报办法的建议,呼吁对目前国家项目申报环节进行改革。
项目申报环节财务预算工作之繁琐,时常引发高校教授们的集中吐槽。因为,根据要求,项目申报时,牵头单位在规定的期限内提交项目技术文件之外还须提交一份详细的项目经费财务文件。由于涉及的内容很多,一本财务预算书装订本,往往厚达几公分。
张雄结合基层调研的情况说,项目和课题负责人是科技人员,对财务制度和经费预算一般不擅长。而为了满足申报要求,在项目申报开始,就得聘请专业财务人员或是财务审计人员编制经费预算报告。由于财务人员不熟练科研过程的经费使用用内容,还得科技人花费大量的精力参与编制。
据介绍,国家科技项目经费一般分为两大项:其一是国拨经费,即国家财政下拨给科研项目的经费。其二是自筹经费,即由项目承担单位自己筹集的经费。一般要自筹经费是国拨经费的三倍左右。
以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为例。国家科技项目设立时,管理部门已经根据项目指南规定的考核指标和任务预算了每个项目的国拨经费,并非根据项目申报单位科技人员费心编制项目经费预算下达和拨付的。
张雄说,根据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倡的科研经费“包干制”改革精神,项目申报单位更没有必要在申报环节重复复杂的经费预算工作。只要承诺保质保量完成项目任务和考核指标,根据划定的国拨经费额和承诺的自筹经费提交财务预算简表是可行的。
他建议,在国家科技项目申报环节,对项目申报材料中财务文件进一步简化,让科研人员将更多时间用于科技创新,而非自己不擅长的财务报告编制。
作者:樊丽萍
编辑:樊丽萍
责任编辑:姜澎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