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博物馆事业正迅速发展。但是,仍有不少中小型博物馆门庭冷落甚至陷入空关的尴尬境地。原因何在?许多人不约而同地提到博物馆的布展。
网上不少观众吐槽:看一次展览要走不少重复的路,藏品标牌上都是生僻字,展柜太大展品太小等。最常见的布展方式,就是一件文物加一块牌子,上面只写了名字和出土时间地点。信息量太少,很难唤起观众对历史的想象,更别提感染力了。这样的用户体验,谁还愿意来第二次?
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王亚民就博物馆布展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他说,相较而言,大型博物馆文物较为丰富,在文物呈现和展览展示方面比较有优势,“无论是文物的表现内容还是传达方式都比较多,也容易收到公众的欢迎。虽然小的地方博物馆展品不是很多,但博物馆之所以成为一个博物馆,是因为每家博物馆都有自己的特点特色,关键是把这一类博物馆的特点特色通过一套文化思想体系或是一种空间呈现形式充分传递、展示出来。国外的中小型博物馆往往一个文物就可以做一个展览,关键还是要把文物背后的故事、文物所处的时代背景与文物相关的影像,包括风土人情等,进行相对完整地策划和整合。
“透过一个文物看到一个时代,看到时代发生的变化,我觉得这是很重要的。如果只是简单罗列式或陈列式地摆在那里,而不去考虑文物和空间的关系、空间和时代的关系、文物和人的关系等,即使文物再多,办出的展览也很难真正为大众喜闻乐见。”王亚民如是说。
作者:李婷
编辑:李婷
责任编辑:柳青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