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乡村学校不仅仅是教育机构,还承担着文化传承功能、村民教化功能和乡村治理功能,是传播知识、交流文化、维持乡村社会秩序的重要平台。民进中央提交的一份提案认为,发挥好乡村学校的社会治理功能是构建乡村治理“新”体系不可或缺的一方面。
当前乡村学校的社会治理功能被很大程度削弱。提案指出,教育过度向城镇集中,乡村教育“空心化”严重。乡村学龄人口快速向城镇学校转移,许多乡村学校“孩去校空”;地方政府从办学效益着眼考虑学校布点,导致乡村学校快速大量消失,乡村教育向城镇集中的速度显著快于人口向城镇流动的速度。那些没有能力进城的家庭及子女,只得在条件很差的乡村学校就读,陷入了贫困代际传递的困境。
同时,乡村教育脱离乡村文化、乡村资源。学校在地方政府和教育部门的完全管理之下,屏蔽了乡村和社区的力量,与周边社区、村庄关系疏离。对乡村教育的认识偏差,影响乡村教育的战略定位和乡村的长远发展。社会各个方面,包括大部分乡村教师,都认为乡村教育是落后、低水平、不经济、无希望的。
那么,如果推进乡村学校教育文化服务综合体建设,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呢?比如,场地建设向乡村学校集中,在乡村学校的新建、改建和扩建过程中,将村医疗室、文化设施、体育设施等同步规划、集中建设,经费由各负责部门按原有渠道筹集,在使用上与乡村学校建设资金共享。比如,乡村医疗服务人员兼任乡村学校的校医,科技人员兼任乡村学校的科技辅导员或者素质拓展教师,而学校的音乐、体育老师兼任村文化干部等。
此外,民进中央还建议,促进乡村学校积极融入乡村治理体系。完善乡村学校党的工作机制,扩大基层党组织工作的覆盖范围;鼓励乡村教师结合自身特长,为乡村发展提供知识指导、文化传递类服务;加强乡村学校与乡村自治组织、社会组织间的联系。鼓励村委会主任、村民代表参加学校管理,鼓励教师、校长参与乡村事务。同时,利用乡土资源,塑造乡村教育特色,坚持“互动、双向、体验”的教育原则,创新综合实践课程设计和教育教学体系。
作者:孙华 钱蓓
图片:视觉中国
编辑: 汪荔诚 沈竹士
责任编辑:戎兵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