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华民族漫长历史进程中,美育一直如影随形。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如何继续遵循美育特点,弘扬美育精神,用美提升全民人文素养,成为全国两会期间艺术界委员们热议的话题。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认为,中华美学精神从本民族文化中生长出来、从精神之源生发出来,能作用于创作实践的系统性思维、价值和方法。美育只有回归它、依靠它,运用它、发展它,才能昭示出中华文化的自信和自强。
吴为山同时认为,加强美育应聚焦艺术教育。艺术源自审美,以审美为基础,也是审美文化最集中、最典型的形态。因此很大程度上,美育和艺术教育的功能和目标是重合的,艺术教育乃美育的最佳途径。
加强美育也对博物馆美术馆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它们更加重视社会教育。吴为山以中国美术馆为例,说中国美术馆珍藏着大量充满底气、骨气、正气、大气,并且兼具亲切度、穿透性、覆盖面和震撼力的作品。它们是出类拔萃的文化经典,也是中华美德最好的代言者,更是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的艺术瑰宝。近年来,中国美术馆坚持以服务人民为中心,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坚持以明德引领风尚,坚持与时代同步伐,通过策划举办越来越多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的展览来活化经典,吸引观众,不仅面向学生,还面向全社会,让美育融入公共生活,尽最大可能地发挥这些经典作品的美育功能和社会价值。
同时,加强新时代美育,还要结合广泛的艺术传播。换言之,这也是对新时代美育成果的充分展示。中国艺术作为一种直指心灵的世界性语言,推广的是中华民族最根本的文化基因。它通过丰富的视觉形式、多样的交流渠道以及适宜的对话语言等融通中外的新表述,实现中外文化之间的无障碍沟通,让全世界的观者都能够在审美过程中获得愉悦、感受魅力,从而加深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增强中华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提出,智慧时代,应建设城乡社区美育创新传播平台。
许江说,由于各种客观条件的限制,我国优秀的文艺资源大都集中在大城市的博物馆、美术馆和大剧院,而城乡社区接触到优秀文艺精品的机会相对较少,尤其是欠发达地区的群众,更是难与这些文化精品结缘。如今,尽管电视、网络、手机等媒介为广大群众接触文化精品提供了多样的渠道,但由于传播质量、版权限制等因素,多媒体传播方式存在着不少欠缺。
许江认为,国家应采取文化精品数字下乡的战略行动计划,建立智慧时代背景下城乡社区美育的创新传播平台。具体包括:
在城乡社区建立高水平的社区美育多媒体创新传播节点,配备先进的多媒体互动式展示系统,以精美、互动、丰富的展现方式,及时展现我国和世界文化艺术的传统精品以及当下在各大主要场馆展现的时代精品。
建立国家级的文化精品数字化建设资源库,将散布在各大博物馆、美术馆和展演平台的文化精品制作成适合多媒体传播与互动的数字内容。通过统一的渠道,向全国城乡的节点网络进行传播,保持内容的动态更新,并根据群众反馈不断提高传播水平。
许江还介绍了法国的例子:近年来,法国政府开展了一项文化传播计划,联合法国各大博物馆等机构,将馆藏精品和时代精品制作成高精度的多媒体内容,通过散布在全法各地的“小疯狂屋”向广大民众进行传播,以改变文化资源集中在大城市的弊端。“我国开展社区美育计划,可以考虑和相关国家进行国际合作,通过内容交换等形式,一方面将世界优秀文化艺术精品分享给社区居民,同时,也将我国优秀的文化艺术精品更好地向世界各地民众进行传播。 ”
全国政协委员徐里也提出了自己关于开展美育工作的提案。他认为,美育是审美教育,也是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美育从本质上而言是一项审美教育活动的培养,对审美对象的具体感受作为教育的出发点。
徐里认为,在全球化加速、文化趋同的时代背景下,美育显得格外重要。2018年,全国举办了很多活动,对新时代如何加强美术教育,弘扬中华美学精神,以及在国际化视野中推进美术教育等议题进行了深刻的回应。但我们同时也要看到,目前美育工作的开展缺少统筹安排,民间机构鱼龙混杂,社会对待美育工作存在着以技代艺、重应试轻素养等现象。
美育工作是一项长期战略,从国家、社会、学校到家庭,都要重视。美育工作要摒弃功利化的倾向,以保护好孩子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作为目标,确保每个孩子都能接受到让他们受益一生的美的教育。因此,中央有关部门要联合起来,统筹安排,有节奏、有针对性地开展美育工作;有关单位要加强美育教材的建设,研发出一套适合中国美育的教育模式。学校应该结合人事制度,打造高质量的美育课程,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普及。
另外,美育工作绝对不仅仅是对孩子的美育,而是一项面对全民的工作。希望中央相关部门能给予高度重视、统筹安排、政策支持,让更多的社会力量能积极参与其中,让美育工作在提升民族创造力、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发挥更大作用。
作者:邵岭
编辑:邵岭
责任编辑:李婷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