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忆代表发现,近年来普通读者不是很喜欢翻译作品,这与它曾经在中国红极一时的情形相差甚远。中国从上世纪初开始对现代化十分渴求。西方文学走进人们视野,成为人们了解现代化的重要桥梁——人们能从西方文学里看到进步的模本。
另一方面,西方读者对中国文学的需求则很大程度上基于他们对中国的好奇心。“上世纪80年代,我们的文学曾经受到西方世界很多关注。“王安忆认为,这一现象主要是出于冷战时代的好奇心以及西方国家对中国改革开放的期待。当这一波热潮过后,还有几阵余波,在后来愈演愈烈的市场竞争中留下了一些有影响力的作品,形成了2000年以后的新思潮。
同时,王安忆也指出,中国文学在走出去的过程中遇到许多问题。比如,中国企业不熟悉海外市场、发行渠道、促销方式,因此在推广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困难。此外,大量海外版权代理公司也出现了关门歇业的现象。
作者:王嘉旖
摄影:袁婧
编辑:王翔 唐玮婕
责任编辑:戎兵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