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在国内一些高校中,成绩优异的本土人才,不如拥有海外求学经历的普通海归吃香?这是一个近年常被教育界提及的话题。诸多招聘启示中的一项“有海外学习工作背景的优先”,让不少没有海外留学经验的本土人才瞬间心凉。
面对这样的现状,全国政协委员、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戴立益带来了一份《关于高校本土人才使用和评价的提案》,提案涉及本土人才与海归人才的同等评价问题,他建议从国家层面改进人才使用和评价机制。
戴立益认为本土人才待遇不如海归的现象,会对本土优秀人才造成伤害。
一来,资源分配不合理,本土人才因同工不同酬产生不公平感,很可能“请来女婿,气走儿子”。
二来,很多海归人才回国后无法有效组建科研团队,在单兵作战的状况下还要应对各种长短周期的科研绩效考核,可能因“水土不服”而心生失落。
三来,由于“海归”身份成为同等条件下人员职称晋升和奖优评选的重要指标,成为个人标签和升迁筹码,因此造成本土人才把海外求学经历变成功利追求,他可能并不需要提升能力,只是去镀一层海归的金。
此外,在不少学界人士看来,本土博士和海归博士虽然在职业生涯上有很大差别,但就学术成就来看,二者并无显著差别。
综合自中国青年报、中国新闻周刊、中国经济网
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编辑:张祯希
责任编辑:邵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