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上海出席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考察上海工作并发表重要讲话。总书记亲自交给上海三项新的重大任务——增设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新片区、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实施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这三项任务以及要“年年办下去,越办越好”的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共同构成上海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上推进改革开放的四大战略支撑,将是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推动上海发展的有力抓手。
牢记总书记嘱托,上海正加快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加快构建上海发展的战略优势,力争创造性地把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增设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新片区
新片区新在制度创新与功能重构
今年上海两会提出,新片区将对标国际上公认的竞争力最强的自由贸易区,实施具有较强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开放政策和制度,建设更具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
BIMCO(波罗的海国际航运公会)又来了!前不久,这家全球最大国际性航运组织再次选择在上海自贸试验区举办全球会员大会,力助整片区域集聚国际顶级航运资源要素、提升国际航运话语权。
三年内全球会员大会选址同一举办地,这在BIMCO百年历史上尚无先例。“上海自贸试验区在投资、贸易等诸多领域的突破创新让我们受益良多。”BIMCO亚洲区经理庄炜说,“即将增设的新片区让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相信更多制度创新将给整个航运业带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上海自贸试验区改革步伐未曾停歇。以深化推进“三区一堡”建设为核心,不断深化试点内容,拓展创新领域,以系统集成、部门联动等为改革创新方法,这片区域去年全力推动3.0版方案明确的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截至目前,方案明确的98项重点改革任务中的96项已全部完成,实现“三年任务两年基本完成”,各项改革探索成效显著,总体达到预期目标。
去年,上海自贸试验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965亿元,占浦东新区48.2%,占全市14.3%。实现外贸进出口额1.46万亿元,占浦东新区70.9%,占全市42.8%。社会投资持续活跃,外商投资稳步发展。去年,上海自贸试验区实到外资额67.7亿美元,占全市39.13%。
对标国际最高标准和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实际需求,上海自贸试验区主动探索出一批基础性的制度创新。例如,外商投资负面清单从原来的190条压减到45条,市场开放度和透明度进一步提高,超过98%的外商投资企业通过备案方式设立;覆盖口岸通关、港口作业及物流运输等一口式、全流程业务系统已经形成,23个相关部门和单位实现数据协同和简化;上海口岸货物和船舶申报目前已经100%通过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办理。
业内认为,新片区建设绝非仅仅是物理空间的扩大,关键还是在一个“新”字上:一是对外开放的新高度,新片区要选择体现国家战略需要,国际市场需求大,对开放度要求高的领域,深化制度创新的差别化探索,进一步彰显上海的开放品格、开放优势和开放作为;二是制度创新的新标准,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的自由贸易区,新片区要在投资贸易便利化方面大胆创新,探索实施更高的标准,发挥好改革开放试验田的作用;三是国际竞争的新优势,新片区的制度创新要坚持生产力标准,对标国际公认的竞争力最强的自由贸易区,聚焦新兴产业和国际市场的发展新态势,显著提升上海在全球资源配置中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今年上海两会提出,新片区将对标国际上公认的竞争力最强的自由贸易区,实施具有较强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开放政策和制度,建设更具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
可以预见的是,借助全国首个自贸试验区的先发优势,上海将以更大力度实现制度创新新突破,抓紧建设自贸试验区新片区,把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成为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新高地。(本报记者 唐玮婕)
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
科创企业和资本市场更有效对接
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是资本市场的重大制度创新,将进一步完善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随着科创板正式开闸,不少拟提交IPO申请的企业已经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1月30日出台征求意见稿,3月2日凌晨主要制度和规则正式发布——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这项改革任务推进速度之快、效率之高足以令市场惊叹。
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对于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这并非简单地增加一个市场板块,而是资本市场的重大制度创新,将进一步完善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对上海来说,当科技与金融能“一键”连通,将让科创企业和资本市场更加有效地对接,从而助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科创中心建设。
今年全国两会召开前夕,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上,中国证监会主席易会满表示,设立科创板的主要目的是增强资本市场对实体经济的包容性,更好地服务具有核心技术、行业领先、有良好发展前景和口碑的企业,通过改革进一步完善支持创新的资本形成机制。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科创板改革方案一经公布,就引来业内各方高度关注。针对最新出台的相关业务规则和配套指引,毕马威中国内地资本市场组主管合伙人苏星表示,科创板充分体现了“宽严并济”“透明公开”的思想。
“宽”体现在市场包容性和改革性:科创板提出了全新的上市标准,在允许未盈利企业上市等规则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红筹企业的上市条件;增加了可以成为激励对象的人员范围,放宽限制性股票的价格限制、缩短核心技术人员股份锁定期等。
“严”体现在审核与监管方面:“把好入口关”,努力问出“真公司”,审核重点关注发行人信息披露的“真实准确完整”,审核问询的力度加大;对证券服务机构的监管力度加大,强化中介责任,督促中介尽职履责;严格的退市制度,优化完善退市指标,简化退市环节等。
“透明公开”体现在信息披露透明和审核流程透明上:强化信息披露的要求,包括强调行业信息和经验风险的披露、存在特别表决权股份的科创公司的章程规定和信息披露等,提升信息披露制度的公开透明性;审核流程上,实现受理和审核全流程电子化,全流程重要节点均对社会公开。
随着科创板正式开闸,不少拟提交IPO申请的企业已经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就在今年2月,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九城市与上海证券交易所宣布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在上交所设立“上证G60科创走廊综合指数”和“上证G60战略新兴产业成份指数”。这是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与科创板精准对接、深度融合的重要举措。
在战略合作签约现场,记者了解到,松江区目前已选定一批企业列入该区的科创板拟上市企业储备名单。作为入选企业之一,上海曼恒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已经在虚拟现实领域深耕11年。公司创始人周清会表示:“对很多处于研发投入期的创新企业来说,科创板无疑是连通资本市场的好机会。金融活水的注入将助推企业驶入发展快车道。”(本报记者 唐玮婕)
实施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
长三角城市群效应正在快速显现
打破要素流动的藩篱,让创新主体释放出强大能量,这是长三角区域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也是一体化的初衷与目标。过去一年间,长三角已在多个层面积极推进互联互通
城市群正成为引领我国创新发展和左右未来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决定性力量。作为我国经济最发达、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被国家寄予厚望。2018年,在多年持续推进之后,长三角协同发展迎来重大升级,从架构机制到具体执行,合作的深度与广度越来越高。尤其是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大背景下,长三角一体化迈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长三角一体化去年最明显的换挡提速,表现为合作机制日益完善。去年6月初,沪苏浙皖三省一市主要领导在上海召开座谈会,面对面商讨最重大、最紧迫的议题,拿出了《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明确了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而在此之前,肩负跨区域协调职责的“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完成组建,并在上海办公。
随着省级层面协调机制的优化,长三角围绕产业、环保、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专题展开了具体而丰富的合作实践,将长三角合作网络越织越密、越做越实。比如,G60科创走廊沿线九城市深入推进创新资源和政府服务的跨区域合作,在全国率先实现异地办理营业执照的“第一单”;上海嘉定区与江苏昆山、太仓等市开始打造协同创新圈;上海青浦区与江苏昆山市、吴江区,浙江嘉善县积极推进“环淀山湖战略协同区”一体化合作。
打破要素流动的藩篱,让创新主体释放出强大能量,这是长三角区域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也是一体化的初衷与目标。过去一年间,长三角已在多个层面积极推进互联互通。
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最受公众关注。去年以来,长三角着力打通省际“断头路”,首批重点项目中已至少有15条实现开工,1条实现通车;铁路方面,沪通、沪苏湖等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杭黄高铁建成通车。
在产业领域,瞄准建设全球数字经济发展高地和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长三角不断推进产业合作。围绕5G、工业互联网、IPv6等前沿技术,聚焦集成电路、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等优势领域,三省一市积极推动企业合理进行跨地域资源配置,推进产业协同。
在科创领域,过去一年,长三角积极打造科技资源互认、研发服务互通的共享平台与合作机制,目前上海已与苏浙多座城市实现“创新券”通用,长三角科技服务机构数据库、长三角企业需求联合发布等机制初步形成,3万台多(套)大型科学仪器装置具备共享能力。
去年,沪苏浙皖还围绕教育一体化合作签署多份文件,在高教、普教、职教等领域对未来三年的一批重点合作项目进行部署。在卫生健康事业方面,上海作为全国乃至亚洲医学中心,正不断加快医疗资源的对外辐射,一个标志性项目就是由三省一市上百家医院自发组建的区域医联体加速发展。(本报首席记者 张懿)
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要“年年办下去,越办越好”
今年进博会自我加压精益求精
进博会提供了最前沿的行业信息流、最具技术“含金量”的商品、最接地气的制度创新成果,以及最强大的市场集聚效应。短短数天会期,这些要素在上海集聚,并通过这一中转站扩散到全球
2019年春节过去没几天,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筹备工作迅速“上线”。规模更大、质量更优、创新更强、层次更高、成效更好——在首届进博会取得巨大成功的基础上,第二届进博会再次“自我加压”。上海正抓住历史机遇,打造面向全球、服务全国的开放式创新示范场和聚散地。
2月下旬,中国国际进口博览局在日本东京举办第二届进博会推介会,现场座无虚席。在日本贸易振兴机构理事水井修看来,进博会已成为日本企业扩大对中国出口的重要平台。此前,日本贸易振兴机构已提前“抢购”了第二届进博会的展位,为日本企业“团购”入场券。
这种热情,源自口碑效应。去年,日本企业在首届进博会现场成交额达到近60亿美元,企业获得感满满。专注于工业机器人制造的不二越公司一举斩获6亿元意向订单,不二越(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俵和之坦言,进博会让企业看到了中国市场对全球的影响力;今年,不二越已经早早锁定第二届进博会展位。
事实上,进博会的溢出带动效应已在全球范围引发关注。不久前,在第二届进博会米兰推介会现场,意大利意中基金会、意中商会和意大利对外贸易协会三家组展机构一口气为意大利企业提前预定了2000平方米展位面积;而在此前的美国推介会上,包括通用电气、强生、玛氏、雅诗兰黛、霍尼韦尔等全球顶尖企业都已正式签约。
据悉,第二届进博会的企业商业展总展览面积将超过首届,达到30万平方米。来自中国国际进口博览局的最新数据显示,第二届进博会各项筹备工作正在火热进行中,参展企业报名踊跃,企业展签约面积已超过15万平方米。
作为进博会举办地,上海以开放、创新、包容迎接八方来客。为了确保首届进博会办得成功精彩,上海去年已对场馆设施和城市保障能力作了新一轮升级。在交通上,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外围12项15条配套道路建设完工,长三角“朋友圈”更加紧密;在安全上,市公安局通过“绣花式管理”和“智慧公安”建设,做到“安全、有序、宽松、尊严、高效”;在服务上,5527名“小叶子”志愿者在场馆内外展开专业服务,1711家酒店约41万张床位提供了有力住宿保障,浦东、虹桥两大机场航班准点率超90%……一大批优秀经验落笔成文,成为“上海服务”的闪亮名片。
进博会提供了最前沿的行业信息流、最具技术“含金量”的商品、最接地气的制度创新成果,以及最强大的市场集聚效应。短短数天会期,这些要素在上海集聚,并通过这一中转站扩散到全球。这一强大的枢纽作用,有助于上海成为开放式创新的示范场,不仅能增强上海的国际创新汇聚功能,也有利于各种创新经验被复制推广到全国各地。
瞄准最高标准、最好水平,第二届进博会在服务上将精益求精。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总裁唐贵发表示,未来“四叶草”将对标国际一流展馆,推动智慧展馆等各项设施功能不断升级。他透露,在保留现场办证的同时,今年场馆将开通网上综合自助服务平台供搭建单位网上实名认证及办理布展、撤展证件,为第二届进博会做好充分准备。(本报记者 徐晶卉)
编辑:施薇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