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相声一直是广受欢迎的曲艺品种。然而近年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曲协副主席吴文科观察到一个现象,就是在一些相声表演中,“笑果”主导了“效果”,仅仅停留于逗笑的层面即“为笑而笑”而忽略乃至忘却了为何而笑。
在吴文科委员看来,无论“说学逗唱”还是“三翻四抖” ,均是北京相声艺术表现的技巧与手段,目的是通过逗人发笑来表达内容、塑造形象、阐明事理也升华主题,让人在轻松愉快的笑声中,既娱乐放松、接受熏染,又会心解颐、启智明思。笑乐是手段,明理是目的。让人发笑只是形式,启人心智才是根本。一旦形式遮蔽了内容,手段异化了目的,就会得不偿失、事与愿违。
吴文科委员认为,这种现象的出现提醒曲艺界,曲艺学的研究也需要强化自身的话语体系建设。有关北京相声的创演实践和学术研究,以及艺术的传承和文化的传播,都应特别注重自身的审美逻辑和形式格范,尤其要尊重传统的理论成果和话语的学理表达,并以此作为业界在未来发展中一个十分紧迫的重要任务。
“笑果”主导了“效果”,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近年来相声作品不少但像《宇宙牌香烟》《虎口遐想》《五官争功》《超生游击队》《点子公司》这样飞进了千家万户的经典作品不多。
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席姜昆也曾经表示过,需要寻找出民间艺术传承发展的内在规律。老艺术家们毕生提炼出来的最精髓的东西,要让它成为支撑艺术前进的理论基础。为什么会有一种说法,认为曲艺就是逗笑儿的,不俗不乐,必须有俗的东西,就是因为缺少理论支撑,去剔除被历史证明了是错误的东西。如果把相声看成一个纯粹的搞笑工具,那相声的生命力就丧失了。
作者:邵岭
编辑:邵岭
责任编辑:王磊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