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生育率”时代步步逼近,我们如何应对?在正在举行的全国两会上,不少代表委员关注到了这一话题。
2016年,我国开始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然而统计显示,2017年出生人口1723万人,同比减少3.53%;2018年的出生人口1523万人,比2017年少生200万人,同比减少11.61%。
和很多发达国家相类似,中国也开始出现生育率下降的趋势。
全国政协委员王惠贞经常在逛街时观察到一个细节:“以前手推车里推的是孩子,现在再看到手推车,可不敢妄加判断了。因为很可能车里推的是宠物!不仅如此,宠物身上还要穿衣服、穿鞋子呢!”
“现在很多年轻人不生孩子,都选择养宠物,宠物就是他们的孩子了。”她说。
有专家估计,在接下来的20年里,中国或将出现人口的负增长和极速的老龄化。专家认为,尽管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措施的完善,老龄化对于养老问题的负面影响是可控的,但出生率下降将带来另一个问题,就是导致整个社会创业精神和创新活力的减弱。因为人口是提升创新力的重要因素。
全国政协委员卢传坚就认为,与“低出生率“相伴而来的就是”人口危机“:老龄化速度加快、劳动力比例下降,进而影响经济和社会发展。
人口减少和老龄化是人类历史上的新现象,各国都在摸索应对之策。卢传坚建议,参照国际惯例,修改法定结婚最低年龄,如男性20岁,女性18岁,有利于在最佳生育年龄(20-25岁)生育。在这一年龄段生育有利于促进优生优育、降低生育缺陷率、提高人口质量,为全民身体素养的提升奠定基础。
针对造成生育率下降的诸如高房价、养育和教育成本大幅上升、围生期花费大、生育对女性职业生涯的影响等因素,卢传坚委员建议,为头胎后出生的孩子成长提供全方位的社会支持,如改革社保制度,加大对生育头胎后的税收减免;完善医保政策,将围生期相关费用纳入医保支付,或者减轻养育负担,对二胎孩子实行普惠制医疗教育费用补贴政策等。
王惠贞委员则认为,要从生育“舒压”着手。首先,教育理念要跟进、要改革。目前很多学校给父母的压力过大,孩子学习不好,就把责任推到父母身上,等孩子长大后,父母还要花时间去教导孩子待人处事,这种教育观念,无形中会给那些未育的年轻人增加心理负担。再者,希望国家能够在政策上给予女性在生育方面更多的支持和关怀,“女性结婚后要工作又要生孩子,压力太大。”
作者:邵岭
编辑:邵岭
责任编辑:王磊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