奚美娟现在身兼多职: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上海市文联主席、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演员。此前,她还曾是连续三届的全国人大代表。关于文艺、教育、上海的建设,她都曾建言资政。
在两会驻地,她接受了文汇记者专访。
“现在我是政协文化艺术界别委员,更关注文化方面的建设。”她注意到,最近周遭关于“如何让主旋律作品更深入人心”的讨论不少,探讨“演员品格”的氛围更是热烈。对此,她直言欣慰与感慨并存,“几十年来,许多行业都在突飞猛进,但演员这个职业却是需要静一静,需要不断回望和沉淀的。我们曾经走太快,但这几年的环境在慢慢向好。”
主旋律创作:精神向上,姿态接地气,要触摸到生而为人的普通情感
主旋律作品意味着什么?奚美娟说,这是身为一名创作者既要在意又不必过分在意的事情。具体来说,该“在意”的,是“这部作品能否表达向上向善的主题,能否予人或昂扬或温暖的情感”;而“不必过分在意”的,则指“别让主旋律刻意从艺术的表达里割裂开来,不要故意拔高,别让主题先行掩盖了人的本质。”
在她看来,主旋律作品的创作首先是艺术的创作,得遵循艺术规律,得触摸生而为人的普通情感,“只要把艺术人物回归到人性的本质和本原上去,有些精彩的东西会生发出来,在观众中找到心与心的关联。人心与人心之间通了气,那么演员塑造的艺术形象自然就能感染观众。”
▲《蒋筑英》剧照
20多年前,奚美娟参与电影《蒋筑英》的拍摄。她向记者回忆道,“虽然那会儿蒋筑英已是全社会公认的知识分子典范,但在我们的创作中,从不会刻意强化英模形象。相反,我们将他视为中国千千万万普通知识分子的一员,是个敬业、有信仰、有追求同时热爱生活的普通人。”
时隔多年,奚美娟仍记得下生活时蒋筑英妻子路长琴告诉她的两个细节:蒋筑英有个随身的笔记本,他热爱唱歌,常常把简谱的歌谱加歌词抄录在小本子上;他还有个生活习惯,就是爬台阶时常常两级一跨。“这是多么生动又充满热情的人物。”奚美娟说,《蒋筑英》的创作正是“精神向上、姿态接地气”的一个例证。多年过去,每当电影频道重播这部影片,依然会感动不少观众,因为大家从中看到的是一个普通知识分子,而不是过于高大上、脱离了生活又远离普通人状态的“完人”。
演员的修养:这是份塑造精神产品的工作,需要有高尚的品格与之匹配
如果说怎样创作主旋律作品,这是“术”的问题;那么一名演员如何与主流作品中的形象靠近,更关乎“道”的层面。尤其是时代在变,它给所有文艺工作者出具了不一般的考题。
奚美娟刚入艺术之门时,年轻人从艺术院校毕业后,会被分配到各个国有院团。成长道路上、创作过程中,他们几乎不用与市场环境直接面对面。但时代隆隆前行,年轻演员的成长路径大大改变。许多学生人还未出校门,已被动进入了演艺圈,甚至有了自己的经纪公司。奚美娟认为,“路径不同,这是大势所趋”,但有句话是她当学生时信奉的,现在依然对年轻人有效——“进入社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成才、修德是一辈子的事。”
她说,演员归根到底就是要做好两件事:演戏和做人。“时代变了,因为资本常以现实又残酷的状态介入影视这个行业。”资本的力量,已然改变了创作的节奏,许多演员不再被允许花很长时间去下生活。资本的力量,有时候也在精神层面影响着一部分缺乏定力的演员。
针对前一种变化,奚美娟说“人在变革中也要做出主动改变,我们今天关注生活的方法和视点也可以随时代而变”。她以自己为例:“我是一名演员,我要塑造的是真实生活中的各色人,这是既知的。所以我不会等角色来到面前,才匆忙准备。我们作品中的同情、我们所塑造人物的情感从何而来?日常的积累、细节的储备,是演技聚沙成塔的必修课。”
这几年,奚美娟在演出同时还担任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的教授工作。在每年艺考招生甚至学校讲师招聘时,她都会额外提问“最新的国内外热点是什么”,偶尔会有年轻人被问懵,但奚美娟坚持“这绝非业务之外的学识”。“关照现实不是句空话,对演员来说,这是非常有所指的日积月累,理应成为一种文化自觉。”她说,“如果没有生活源头的一泓清泉,演员的表演怎么可能沁润人心。”
至于资本介入后对一部分人精神上的动摇,奚美娟认为,有必要重申一下何为“演员”。“演员是个特殊的行业,是满足人民群众更高精神需求的行业。”神圣一些看,演员应当是文化作品的传递者、精神产品的塑造者之一。“有此认识,你就该想想,自己如何能匹配这样一份高尚的工作。”说这话时,奚美娟不事张扬的声音里,透着股定力。
“也许,这番话有些理想主义了。但演员是为人们的精神产品服务的,应该抱定些理想主义。”末了,她对记者说,“就像艺术的规律一直没有变,演员这条正路该怎么走,也不曾改变。只是有的人迷失过。现在,是时候回望和沉淀,踏踏实实地回到原本应该走的那条路上去了。”
作者:王彦
编辑:王彦
图片来源:奚美娟、叶辰亮
责任编辑:王磊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