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纸”变成钱,科技成果转化是加强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发挥科技创新在经济转方式调结构重要作用的关键环节。来自高校、科研院所的前沿、高技术成果,是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股重要支撑力量。近年来,国家颁布《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加以大力推动。但要真正让高校院所的高科技成果充分与产业对接,还存在不少需要跨越的坎。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丁奎岭担任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所长多年,最近又出任上海交通大学常务副校长,他深知前沿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对产业的提升与推动的重要性。在他看来,好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不但可以促进优秀的科研成果实现从实验室开发到产业化的转变,创造经济价值,服务国民经济,同时也可以反哺高校院所,为其基础研究和人才培养提供更多的助力。
近年来,政府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高校和科研院所结合自身特点,不断加强科技成果转化的产出。目前,国内许多高校院所,特别是“双一流”重点建设高校,已经建立起相应的机制,并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从国家层面来看,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国内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的问题较为突出。丁奎岭总结,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专利质量普遍不高、成果熟化存在“断档”、内设部门能力与动力不足、考核制度不适合科技成果转化规律、社会资源对接不畅、政策规定存在掣肘等六方面问题。
他说,目前科研人员获得现金奖励是按照工资、薪金所得而不是偶然所得,实行累进缴纳个人所得税,最高可达45% ,税负过高也影响科研人员的积极性。
针对这些问题,他在今年的提案中给出了响应建议。比如,在高校院所周边建设科技成果中试熟化和承接基地,以高校院所为主体,采取市场化方式,引入企业和社会投资,共同开展科技成果中试熟化工作。对基地建设运营、专业条件配备、技术平台搭建和人员聘用等给予资金和政策支持。吸引社会投资共同设立科技成果中试熟化基金,吸引更多社会资金投入中试熟化环节。又如,通过社会公开招聘等手段,吸引各方面的产业人才加入,扩充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服务队伍,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
“目前,国内已有高校在成果转化上取得良好成绩,应该建立通畅的交流机制,让好的模式推广到更多高校院所中。”丁奎岭提到,在对外公布的数据中,清华大学2014-2016年技术转让收入累计达到17.0757亿元,稳居全国高校前列。此外,学校与清华控股有限公司之间联合成立研究机构,为在校学生提供社会实践基地。完成科技成果转化的同时,为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就业创业和走向社会创造机会和平台。
作者:许琦敏
编辑:许琦敏
责任编辑:樊丽萍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