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疫情严峻,每个人都可以为抗击疫情出力,驰援武汉,爱我中华。在流离与困厄中仍能保守气节的国学大师陈寅恪就是我们的榜样,今看我们并不熟知的中西交通史学者向达如何走上敦煌学研究之路,为“一带一路”建设前瞻性开道?
文汇讲堂从1月23日起连续推出“西南联大教授陪你过庚子鼠年”系列,分享沈从文、陈寅恪、冯至、潘光旦、冯友兰等西南联大教授为学与为人的故事,感受他们鲜为人知的平凡面与精神风骨,品尝一个富有文化气息的新春。本栏目音频由文汇讲堂朗诵班学员演绎,每期由一位高校关联领域学者撰写“我心目中这位教授”,并推荐1-2本关联书籍。
【本集要点】
1、向达为何会转向研究敦煌学?他在大英博物馆抄写敦煌卷子受尽了哪些刁难?
2、向达指导读书如何“严”以至让学生感叹在治学道路上受益终生?
3、条件艰苦的龙泉镇宝台山响应寺,为何成为西南联大学者的“研究中心”?
【余欣教授点评】
荒野中开辟新学问,昭示未来研究方向
在我心目中,向达先生既是境界高远、识见超拔、学问深邃的大师,又是有自尊心、有性格脾气而又温柔敦厚的君子。
向达先生治学领域之广,格局之大,可以用茫无涯际来形容,而最令人惊叹的是,在赅博的同时极为专精,凡所涉猎者,必有精深造诣,总能发现最有价值的新问题,开拓最有前景的新领域,又能以充实而有光辉作品,实实在在地构筑起示学者以轨则的学术基底。究其原因是向达先生治学是建立在历史、考古、美术、宗教、目录、版本之学的深厚功底上,又注重实地考察,从书斋到田野,从海内到域外,上穷碧落,下尽黄泉,专心致志,兀兀穷年。
如《摄山佛教石刻小纪》及《补纪》,对南京栖霞山千佛岩和隋舍利塔的实地踏勘和细致考证,不仅在中国佛教艺术史上是首开先河之作,所涉文本与图像解释学,石刻史料在中古史研究中的运用,隋文帝颁天下舍利与政治合法性构建等问题,在今天看来仍然极具启发性。
撰写《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时,曾前往陕西盩厔大秦寺故址调查,并利用新出土的墓志和文物,大大拓展了粟特研究的史料边界,形象地解释了西域文化在长安的表现。所阐发的中西文化交流史的重要论题:流寓长安的西域人、西市胡店与胡姬、开元前后长安的胡化、西域传来的画派与乐舞、长安的打毬活动、西亚新宗教的传入等,迄今仍不断地被层出不穷的考古资料所印证。
《两关杂考》通过实地勘察与汉简、敦煌文书、史志行记的互相发明,揭示了敦煌学和历史地理学的新路径。《莫高榆林二窟杂考》所论敦煌佛教艺术与西域之关系,画壁制度,绘画技术上的粉本、比例、凹凸画法,图像的空间观念,工匠与画院等,均为当今艺术史界最为关注的前沿课题。
甚至有许多尚未引起足够重视,却昭示着未来的研究方向:如《龟兹苏祗婆琵琶七调考原》,无论是从中国音乐史还是中西交通史来看,都是发凡起例的典范之作;《唐代刊书考》,放在当下俨然已是国际显学的书籍文化史和知识社会史视野中,“着预流之先鞭”的方法论意义,毋庸赘言;穷三十年之力完成的《蛮书校注》及《两种海道针经》、《郑和航海图》,正是西南民族史、海上丝绸之路与古代中国海洋文明研究有待拓进的新天地。可以说,向达先生每一著述,往往在荒野中开辟出一门新学问,其前瞻性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凸显出来,诚可谓历久而弥新。
——余欣(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
(朗诵原文选自刘宜庆著作《先生之风——西南联大群英谱》,辽宁出版社2020年1月出版,此篇原标题为《向达昆明弦歌记》,诵读已获作者和辽宁人民出版社授权。)
【推荐书籍】
向达《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7年
【朗诵者】
张妍(左),文汇讲堂朗诵培训班学员,公司人事管理人员;杨文琴(右),文汇讲堂朗诵培训班学员,国企党务工作者。片头配音:邵大卫、王晶等
相关链接:
沈从文升教授:为啥钱钟书影射、吴宓力挺|西南联大教授陪我过年1
啥?沈从文自己用毛笔抄好讲义发给学生|西南联大教授陪我过年2
陈寅恪上课,一半学生是朱自清冯友兰等名教授|西南联大教授陪我过年3
栏目策划:李念
音频:王新竹
制图、编辑:袁琭璐
责任编辑:李念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