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时代,不会辜负每一个努力的人。
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新时代新征程,我们不仅是受益者,更重要的是参与者、奋斗者、创造者。
10月16日上午,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首场“党代表通道”开启,15位来自全国各地基层一线的党代表们,走进大会堂,走到话筒前,讲述鲜活的故事,展现卓然的成就,吐露热望与心声,并接受中外记者提问。
短短百米通道,折射出全新气象。党代表们所从事领域涵盖党的建设、重大成就、尖端科技、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粮食安全、教育医疗、生态文明、大国工匠、文化体育等方方面面……每一个身影,都传递出满满自信、豪迈与奋斗、担当;每一句话语,都述说着对党和人民的无限赤诚,更折射出9600万中国共产党员接续奋斗的群像。
透过他们,我们更为坚定和笃信——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不断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
朱有勇代表:让农民人人有技能、家家有收成
作为第一组党代表走上通道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云南农业大学名誉校长朱有勇,对于“土豆院士”这个称呼很是自洽,这颗小小土豆,也在他不断躬耕下化作了“神奇”。
几年前,花甲之年的朱有勇将科研实验室搬到了田间地头,帮助农民用冬闲田种上了冬季马铃薯,还捎带推广了林下中药材,开办了农民技能培训班。“让农民人人都有技能,家家都能有收成。”他这样诉说着自己的乡村振兴梦。他始终身体力行,将论文书写在祖国的大地上,将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
面对提问,他生动地诉说蒿枝坝村脱贫攻坚的故事。这一坐落于西南边陲的村落,曾属于深度贫困地区,没有水田,只有旱地。脱贫摘帽后,农民的口粮从粗粮换成了大米。“土豆院士”也牵头成功研发了水稻旱地种植新技术,实现了水稻上山旱地种植。如今该村人均水稻产量超1000公斤。“成功将饭碗牢牢地端在了我们自己的手中。”
王亚平代表:心系星辰大海,时刻准备为党出征
身着深蓝色制服,扎着一头利落马尾辫,站在“党代表通道”上的王亚平看起来颇为干练。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特级航天员,她始终记得“10月16日”这个特殊的日子。
去年此时,她与战友出征太空,正准备开启空间站核心舱的大门。如今,怀着同样激动的心情站在“党代表通道”上,“感到无比光荣,对此充满期待”。
从2013年首次飞天,到一年前再次飞天,王亚平的个人成长与国家航天事业发展紧密相连。
十年来,中国载人航天事业捷报频传、勇攀高峰,不仅有了更广阔的飞行平台、更长的飞行时间,还有了自己的空间站。参与其间,她也摘下多个“第一”——不仅是第一个进驻中国空间站、第一个漫步太空的中国女航天员,也是目前为止中国在轨飞行时间最长的航天员。
再过不久,中国空间站将全面建成,王亚平有了新期待——和国外同行一道进驻中国空间站探索浩瀚宇宙。
接受采访时,她引用了一句“心有翼,自飞云宇天际;梦无垠,当征星辰大海”。“我的诗和远方一直在星辰大海的路上,时刻准备为党出征,用实际行动书写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
王旭东代表:交流互鉴,建成国际一流博物馆
从甘肃敦煌到北京故宫,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代表道出了这两个于他而言,意义深远的“坐标”。前者是他驻守大漠28年的过去,后者则是他以敬畏之心守护的文物事业的未来。
敦煌莫高窟、故宫博物院,为这两处世界文化遗产服务的数十载里,王旭东看到了文化多样性,也看到了开放包容、交流互动。“中华五千年文明能生生不息,就是因为不断交流互鉴,才具有了巨大的生命力。”
采访中,他亮出了故宫博物院的四大愿景——建成国际一流的博物馆、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典范、文化和旅游融合的引领者、文明交流互鉴的中华文化“会客厅”。他说,这些使命仅靠故宫博物院是不可能完成的,需要社会各界加入保护队伍中,阐释、挖掘、传播文物价值。他也“剧透”了故宫博物院的新计划,包括举办文物互换展览、推动“太和学者计划”等。“文物和博物馆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能润物无声般地促进各国人民、不同地域文化之间的相互认识、理解和尊重。”
谢春涛代表:更稳、更快、更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您认为历史会如何记住今年的党的二十大?”现场,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分管日常工作的副校(院)长谢春涛代表被问及这样一个极具历史感的问题。
长期研究中共党史的他,从1978年以来的八次党代会谈起。“这八次党代会及其作出的重要决策、选出的中央委员会,稳定、快速地推进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使党领导人民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
回顾往昔,也更明确党的二十大的重要意义。谢春涛从三个维度注解。其一,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对中国未来五年以及更长时间的发展作出规划和部署。特别是,对中国未来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引领、推动作用,使中国式现代化更稳、更快、更好地推进。其二,此次大会将修改《中国共产党章程》,将更全面指导、规范党的建设和党的各项行为。其三,将选举产生新一届中央委员会。
“从这三层意义来说,党的二十大一定会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本报北京10月16日专电)
作者:本报特派记者 顾一琼 记者 王嘉旖
编辑:施薇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