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书展成为“四史”学习的生动大课堂。 本报记者 叶辰亮摄
正在举行的上海书展,俨然成为“四史”学习的生动大课堂。连日来,上海展览中心的中央大厅接力发布了一批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主题的精品图书。展场内,许多出版社专门设立了“四史”图书专区。“书展”全新推出的“四史教育”七天七讲系列,更是以专题形式集结相关专家资源,系统、生动阐述“四史”故事。
不仅现场学习氛围热烈,多场主题讲座和新书活动还同步“上云”,助力红色故事“出圈”。线上线下联动,圈内圈外共振,从上海书展出发,“四史”故事获得了多渠道、立体化的传播,激励更多人汲取信仰的力量。
鲜活读本:大批主题图书书展“上新”
《中国共产党早期在上海史迹》《新中国70年》《奇迹:浦东早期开发亲历者说(1990-2000)》、“新时代奋斗者系列连环画”……上海书展“上新”的多部主题图书,从不同角度挖掘、书写“四史”中蕴含的初心之源、奋斗之魂,堪称“四史”学习教育的鲜活读本。
有些图书对历史脉络展开全景式扫描。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编写的《新中国70年》入选中宣部2019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以真实准确的史料、严谨翔实的数据,全面记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波澜壮阔历史,生动展现了几代人如何把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建设成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和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奇迹。
有些图书则以亲历者的视角展开。说起改革开放史,绕不开浦东开发开放。短短30年,从农田遍布、芦苇摇曳,到高楼林立、企业云集,上海浦东书写了中国改革开放史的又一奇迹,创下无数个“第一”。浦东这个“最牛90后”是如何成长起来的?《中国传奇:浦东开发史》《奇迹:浦东早期开发亲历者说(1990-2000)》等图书通过39位浦东开拓者的珍贵口述回忆,以陆家嘴、金桥、外高桥、张江四个国家级开发区建设为切入点,呈现了大量提振精神、鼓舞人心的故事。有学者在现场生动解读:“光是浦东居民人均绿地面积,就从一张报纸扩大到一间房。”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上海书展还为青少年读者准备了“四史”学习生动读本。比如,毛之价新书《来之不易的新中国——新四军战斗故事》就吸引了不少家长带孩子前来“打卡”。为了更符合当代小读者的阅读趣味,这本书采用AR技术,扫描后勒口上的二维码,再下载App扫描书中每个故事标题上方的标识,一连串历史照片和一帧帧影像,鲜活再现战火纷飞的峥嵘岁月。在这里,“四史”故事不光可读,也可听、可触、可感。
立体传播:红色故事“上云”与观众实时互动
“我们收集了网友观看直播时发的弹幕留言,有读者提问:上海的老渔阳里、新渔阳里究竟有什么区别?”在《中国共产党早期在上海史迹》分享会现场,主持人从手机屏幕上挑选问题,陆续抛给主讲嘉宾、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徐建刚。
这正是上海书展现场党史故事“上云”的生动缩影。《中国共产党早期在上海史迹》一书以中共早期在沪活动的革命遗址遗迹为关注点,图文并茂勾勒出自1921年中共成立到1933年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迁往中央苏区瑞金这一历史时段,党在上海领导人民开展革命斗争的情景。徐建刚解释,渔阳本身来自天津——“渔阳鼙鼓动地来”,上海为什么出现渔阳这个地方?“天津投资商在上海先建造了老渔阳里,大获成功后又在淮海路建了新渔阳里,时间相差不长。这两个地方几乎见证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和成立一段时间以后所有的重大事件。许多关键人物都曾在这两幢房子相互走动。”网友立马在线留言互动:“精彩,长知识了!”
作为该书的出版方,同济大学出版社特地在展位开设了“四史”学习教育专区,联动多个平台进行“历史的力量——同济‘四史’书展”专场直播。而上海书展“四史教育”七天七讲系列也在全市23家上海书城、新华书店全程直播。到不了现场的读者,在家下载“市民文化客厅” App,就能在线学习“四史”。
作者:许旸
编辑:施薇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