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书记殷殷嘱托】
2018年11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浦东新区城市运行综合管理中心,通过大屏幕了解上海城市精细化管理。他强调,城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一流城市要有一流治理,要注重在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上下功夫。既要善于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实现智能化,又要通过绣花般的细心、耐心、巧心提高精细化水平,绣出城市的品质品牌。上海要继续探索,走出一条中国特色超大城市管理新路子,不断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大数据平台显示当前城市数据。
在浦东城市运行综合管理中心的一张大屏幕上,一个个代表着城市“生命体征”的数据——110接电数、交通安全、共享单车、噪音扰民、门急诊人次数等不断跳跃刷新,囊括了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些海量数据的背后,一个高效运转的“城市大脑”正在发挥作用。
▲“浦东城市大脑智慧创城指挥系统”大厅。
今年3月至5月疫情期间,市民们关于防疫措施、物资保障、企业复工复产等热点诉求和问题,汇集成近39万件工单,通过“城市大脑”高效流转、全流程督办,确保市民“急难愁盼”问题及时处置;共享单车违规停放、消防车道占用等乱象,也逃不过智能物联设备“慧眼”,“大脑”智能监管协同处置,大大节省了时间和人力……这些都是浦东城市运行综合管理中心最为寻常的工作场景。
▲“浦东城市大脑智慧创城指挥系统”大厅。
2018年11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考察,通过大屏幕了解上海城市精细化管理情况,提出了“一流城市要有一流治理,要注重在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上下功夫”的重要指示。
▲浦东新区城市运行综合管理中心副主任陈炜炜接受采访,回忆主席足迹场景。
三年多来,始终牢记总书记嘱托,浦东新区持续推进“城市大脑”迭代升级,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不断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一屏观全域、一网管全城”,这是基于数据互联形成智慧治理的功劳。“走出一条中国特色超大城市管理新路子。”
▲浦东新区城市运行综合管理中心副主任陈炜炜接受采访,回忆主席足迹场景。
总书记对上海城市精细化管理的期盼,令浦东新区城市运行综合管理中心副主任陈炜炜深感使命在肩。运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浦东新区探索把管理资源、信息资源聚合起来,把单个政府部门、村居等“孤岛”般的数据归集、联通起来,打造智慧监管的“城市大脑”和智慧神经元系统,力图实现绣花般细心、耐心、巧心的城市治理。
▲“浦东城市大脑智慧创城指挥系统”后台及时更新的巡查点位卫生问题处理后的图像信息。
对于“城市大脑”三年多来的迭代,陈炜炜如数家珍:2019年起,浦东以应用牵引智能化推进,逐步开发完善一系列“城市大脑”智能应用场景。当年10月,“城市大脑”升级为2.0版,共接入109个单位341个系统,归集使用数据11.8PB(千万亿字节),部署物联感知设备近4万个,促进了实战实用。“城市大脑”3.0版仅用一年不到时间就更新上线,进一步接入了街镇、居村数据,总体形成智能化应用场景体系。也是从这个版本开始,浦东引入经济治理、社会治理、城市治理三大治理平台整合的理念,持续深化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应用建设。
▲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大数据平台显示当前城市数据。
到2021年6月,持续升级的“城市大脑”共梳理走通近250个跨部门、跨层级协同事项,一批数据共享需求落地,智能化手段得以提升。同时,形成“要素字典”2.0版,涵盖21个部门57个场景的1257个治理要素,实现从管事项向管要素转变,打造全覆盖、无盲区的高效管理。
▲“浦东城市大脑智慧创城指挥系统”后台调出的点位问题处理前后的图像信息一目了然。
今年3月至5月,浦东新区“城市大脑”后台收到近39万件工单,超过去年全年总数,高峰时一度达到单日1.5万张工单,系统顶住“爆单”压力,推动高效处置“一件事”。“城市大脑”智能统管,离不开视频巡视、单兵巡查、无人机巡航等智慧神经元感知。疫情期间,它们在落实“足不出户”封闭式管理、核酸采集点秩序规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民情民意感知平台也对海量信息实时监测,描绘可视化“数字民情地图”,“针对孕产就医、血透、化疗等紧急需求,第一时间告警,并对流转、处置全程追踪督办”。
▲浦东新区城市运行综合管理中心。
未来,浦东新区“城市大脑”还将聚焦全域感知、全数融通、全时响应、全景赋能目标,以城运中心为依托,以应急任务处置为中心,推动上下左右联动协同,不断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城市生命体征数量将增至150种以上,这意味着“城市大脑”将更为灵敏,有利于城市风险早发现、早预警、早研判、早处置,探索数据与应用深度融合,加快打造全链条数字治理模式。
编辑:邢千里
责任编辑:王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