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临港乘用车基地开启双班生产压力测试。
这个端午小长假,上汽乘用车质量保证部底盘科操纵和进排气经理宋长霖的工作日程依然排得满满当当:每天固定要开两个会,前一个会梳理一级供应商高风险零件清单,然后与二级供应商开会,随之排定未来一周精确到天的生产计划。“5月27日,上汽临港乘用车基地启动双班生产压力测试,机器24小时不停运转,意味着所需的零件数量几乎翻了个倍,要确保零部件不断供、物流跟上生产节奏。”
这是上海汽车产业链加速重启的一个缩影。众所周知,汽车产业供应链长、上下游企业环环相扣,一环缺失车辆便无法下线。上海是国内汽车产业重镇,上汽集团、特斯拉等龙头企业牵一发而动全“链”,在产能爬坡的同时,也带动着整个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链式复工”,争取早日追回被本轮疫情耽搁的产能。
“5月最后一周,上汽临港基地产能已达到满产的八成,没有出现核心零部件‘断供’,相关供应商的产能也恢复到了六七成。随着‘链式复工’的高效协同推进,6月初产能还将进一步提升。”上汽乘用车物流部总监徐广卿告诉记者。
打响供应链保卫战
4月18日,上汽临港乘用车基地开启复工复产压力测试;4月19日,压力测试下的首台车下线;5月13日起,上汽乘用车郑州基地、宁德基地、南京基地陆续开启双班生产;5月27日,临港基地开启双班生产压力测试……双班制,意味着正常的生产节奏重回正轨,背后更需要整条供应链上下游协同,全力以“复”。
本轮疫情期间,宋长霖和保供团队同事们的工作内容在无形中延展了:包括帮助供应商申报“白名单”,帮助供应商员工复工、解决原材料、物流运输等各项事宜……虽然他们仅重点负责3家供应商复工复产,但“链”上需要解决的问题也让他们忙到脚不沾地。
对供应商产能、库存、原材料等情况进行全面梳理,是上汽乘用车复工复产压力测试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据悉,上汽乘用车在自身复工的同时,也梳理了首批100多家重点供应商,全力帮助他们第一时间复工复产。
以嘉定区某钣金类零部件一级供应商为例,早在4月初,宋长霖和同事们便着手开展排摸,最终帮助这家企业成功进入首批复工复产“白名单”。面对“缺人”难题,一方面由上汽集团与属地政府积极沟通,另一方面他们手把手帮助企业筛选员工驻厂、建立线上线下协同的工作机制;物流方面,帮助申请市内、跨省市车辆通行证,解决了市内及跨省运输、无接触提货等难题。
“对供应商我们采取‘一厂一策’,具体指导防疫和生产,深度参与、优化其供应链管理,以确保高效推动关键零部件和仓储物流等环节协同复工复产。”为进一步缓解供应商产能紧缺难题,5月中旬,他们还帮助这家企业建立了异地生产机制,将一部分生产转移到南通、景德镇、郑州、焦作等地,目前已解了燃眉之急。
在这场供应链保卫战中,作为龙头企业的上汽发挥了强势带动作用。以上述零部件企业为例,复工第一阶段产能仅为10%,截至5月底上汽临港基地启动双班生产时,其产能已超过六成。另据了解,在上汽集团和相关供应链企业共同努力下,目前上海地区一级供应商复工率已达100%。
全力以“复”抢抓产能
全力以“复”,抢抓产能。记者了解到,目前上汽临港工厂日均下线数较复工之初提升约2.3倍,截至5月28日,已有包括智己、飞凡、荣威、MG名爵等品牌在内的超过1万辆整车下线。
物流堵点也正在被打通。比如,疫情期间,智己有不少外地供应商的零部件无法入沪。对此,上汽集团在上海周边多地设立了中转站点,供应商运输车辆可在宁波等站点卸车,再由上汽集团拥有通行证的车辆统一运往临港工厂,有效避免了零部件“断供”。此外,智己还有不少零部件是海外生产再运到上海的,由于原定航线取消,运输受阻。经过上汽集团统一协调,通过安吉物流等上汽旗下物流企业以及其他整车厂的海外运输资源,已成功解决物流运输难题。首批智己L7计划于6月中旬陆续向全国各地用户交付,一部分试驾车已陆续运至北京、杭州、西安、成都等地的体验中心。
对于本次疫情对供应链的冲击,上汽乘用车已开始对部分核心零部件进行多供应商布局,并重点关注在精益化生产前提下,适当增加库存以应对外部环境的种种不确定性。
作者:周渊
编辑:施薇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