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今天摸了摸底,除仍在病假的几位员工,明天临港书院镇两家工厂的员工可以100%复工!”电话那头,上海思乐得不锈钢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斌难掩兴奋,总算等到这一天了!
作为一家在沪经营30多年的外贸企业,上海两个月的工厂停摆为企业带来了不小的压力,生产中断、订单积压、物流受阻……但张斌仍对未来十分乐观,“复工比任何救助政策都更加有效,随着全员复工,我们能抢回失去的工期。”
无需闭环的复工才是真正的复工
5月30日傍晚,张斌终于等来了“大利好”——6月1日零时起,上海有序恢复住宅小区出入、公共交通运营和机动车通行。当上海发布的这条讯息瞬间在朋友圈刷屏,张斌知道,企业将很快“满血复活”。
“我们时刻准备着这一天的到来。”张斌说,他立刻问询6月1日可到岗的员工,统计结果喜人:临港两家工厂约500位工人核酸有效,可全体复工。这意味着,产线能迅速拉满,产能将满负荷回归。
作为企业的“大家长”,在上海工厂停歇的日子里,张斌比任何人都渴望企业复工,“工厂停工,每个月仅固定成本开销就近500万,这还不算经营损失,企业压力很大。”他曾代表行业向政府部门多次沟通过外贸企业的痛点和难点,最终得到了解决。他告诉记者,到目前为止,企业在复工路上共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进入“白名单”。思乐得5月1日就已进入复工复产“白名单”,但张斌很快发现,没有复工的条件,“当时的政策是返岗工人必须进行闭环管理,但工厂并不具备员工生活起居条件,加上原材料也运不进来,只能选择继续停产。”
第二阶段是5月30日,张斌向记者发来了“我们复工啦”的喜讯。上海于5月29日出台了《上海市加快经济恢复和重振行动方案》,当天思乐得就拿到了许可证,获准进行非闭环式的复工复产,即住在镇上的员工可实现企业与居住地之间的两点一线通行,“我们算了一下,大约能回来七成员工,立刻决定第二天复工。”
没想到,一天以后政策更新,企业终于将迎来满员复工的常态化运营,在张斌看来,“无需闭环的复工才是真正的复工,终于要回归日常了。”
当务之急是把失去的工期抢回来
时隔两个多月,思乐得临港书院工厂的蓝工服又回来了。这段时间,工厂已经做好了防疫的准备工作:工厂消杀工作已完成;食堂保障已准备到位;后勤小分队几天前已经回归,抢修电路确保流水线正常运转。为最大程度方便员工出入,工厂甚至在门口认领了一个核酸检测点,安排员工培训上岗。
“员工在进入工厂前,必须先在‘数字哨兵’前扫一扫随申码,确认安全可通行,再排队做抗原和核酸检测,才能进入厂区。”张斌说,防疫安全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思乐得的主营业务是生产各类保温瓶、咖啡壶、不锈钢器皿,80%的产品出口海外,产品常年供不应求。往年,每年的四五月是厂里的生产旺季,张斌粗略统计了一下,过去两个月积压了近千万美元的订单,当务之急,是把失去的工期抢回来。
好在上下游供应链都通畅了。张斌告诉记者,企业的原材料供应商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地区,十天前,江浙的货车可以畅通无阻地进入上海,解决了原材料问题。而在生产端,企业的研发团队和营销团队始终居家办公,一边稳住订单,一边设计新品,6月1日全员复工后,工厂可立刻开工,3天后就可以出成品。而紧跟着,产品出口的步伐也在加速。据悉,企业已经完成了海外订舱,待员工到岗后,就可安排出口发货。
“仿佛供应链的齿轮加速转了起来。”张斌说,只要工厂能全员复工,业务很快就能活起来了。
作者:徐晶卉
编辑:张天弛
责任编辑:戎兵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