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态化核酸采样点是疫情防控平战结合的重要基础设施,采样员则是其中重要一环。连日来,松江区方松街道不少居民积极加入核酸采样员的队伍,争当守卫疫 情防控的前沿哨兵,携手并肩抗击疫情。
在读博士:这个“寒假”特别有意义
“大姐,往前来一点,下雨天,小心淋湿衣服。”5月26日上午9时,在方松街道德邑小城小区的一核酸采样点,核酸采样员杜维新不厌其烦地提醒居民往棚子里来一点,自己却不断从棚子里向外探出身体,她的面屏和防护服上布满了水滴。
今年26岁的杜维新是辽宁师范大学一位在读博士,年初来趁寒假来松江走亲戚,不想辽沪两地先后发生疫情,便一直在松逗留至今。期间,杜维新并没闲下来,除了撰写论文,她把大量时间投入到所在德邑社区疫情防控志愿服务中来。
杜维新志愿服务的大部分时间,从事的是核酸采样相关工作。从秩序维持到采样辅助,再到成为社区第一批持证核酸采样员:“得知有机会成为一名真正的核酸采样员,我当然不能错过。” 5月1日,杜维新说成为一名正式的核酸采样员。她说,抗击疫情,每个人都应有所担当。
“她应该说是目前8名核酸采样员中最熟练的一位。”谈及杜维新,德邑社区工作人员赵越不吝赞美之词:“讲话细声细语,采样专业高效,不少宝爸宝妈会特意带孩子找她做核酸采样。”
截至5月27日晚,杜维新志愿者服务时长超过90个小时,其中自5月2日上岗核酸采样以来,采样时长达35个小时。对杜维新来说,这个“寒假”有些漫长,但特别有意义。“以前觉得上海很‘高冷’,但这次参与其中,看到了很多守望相助的事,这个城市很温情。” 杜维新说,毕业后,她会来松江寻找机会,希望能为这个城市继续贡献力量。
抗疫夫妻:为彼此感到骄傲
主动昂起头,乖乖地张开嘴……日前,在方松街道文景苑小区的核酸采样点,5岁的欧凯伦在奶奶的陪伴下接受核酸采样。看着眼前的采样员,小家伙不仅不害怕,眼睛都笑弯了。原来,眼前的“大白”虽然全副武装,欧凯伦却非常熟悉——那正是她的妈妈。而不远处另外一位“大白”也朝欧凯伦挥了挥手,那位大白他也不陌生——是他爸爸。
“疫情开始时,招募过医生,当时我不知道口腔科医生也可以参与核酸采样。” 欧凯伦的妈妈王歆是一位在牙科诊所工作的医生,她一度曾为没能加入刚开始的核酸采样而感到遗憾。4月底,小区再次招募核酸采样员时,她第一时间报名。“要对得起医生这个职业,而且我有能力开展好采样工作。” 王歆说,采样工作于她而言轻车熟路:一方面非常熟悉采样的口腔部位,另一方面,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之初,她曾系统学习并实践过防护服的使用。
“她选择在疫线战斗,我也不能落后。” 了解到王歆参与小区核酸采样工作意愿后,一直从事小区志愿服务的丈夫欧俊鹏也跟着报了名,成为了一名核酸采样员。5月2日以来,夫妻俩携手进出家门,并肩开展核酸采样工作。“既是夫妻,也是‘战友’,我们为彼此感到骄傲。” 欧俊鹏表示。
包括欧俊鹏、王歆夫妻俩等在内的核酸采样员的快速上岗,小区的核酸采样人员比以往至少多了一倍,相应的采样时间则减少了一半,小区全员核酸采样由之前的4个小时下降至2小时左右。
退休老人:我会随时响应号召
“讲解很细致,手法很专业。”5月28日下午2时,在方松街道昌鑫花园小区广场的常态化核酸采样点,居民王女士对核酸采样员杨小玲充分肯定。
杨小玲今年56岁,目前退休在家。看着丈夫忙于昌鑫花园小区的志愿服务,儿子作为公安干警一直奋战在抗疫一线,她也希望自己能投身到疫情防控中,为小区出一份力。4月底,得知可以通过培训和考试成为核酸采样员,杨小玲忐忑不安地报了名。“我怕年龄大了,学不好、做不好。”为了熟练掌握采样技巧,杨小玲不断翻看采样教学视频,并拿棉签在自己喉咙多次试验。功夫不负有心人,她顺利通过了核酸采样员的理论和实操考核。
杨小玲可能不是最麻利的采样员,但她能确保对每一位居民都按要求采样到位。对于常态化核酸采样工作,杨小玲的想法很坚定——只要小区有需要,她随叫随到。
作者:韩海峰 张懿
编辑:朱伟
责任编辑:戎兵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