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巳春与工作人员一起搬运防疫物资。 均为本报记者 周俊超摄
“早上起来第一件事情,就是去核酸现场。”5月的一天,毛巳春熟练地穿上防护服,走向核酸检测点。这位年轻的居委会书记看上去有些不修边幅,从3月到现在,他已经在居委会住了近两个月,“每天的生活,就是围绕抗疫。”
作为徐汇区徐家汇街道启明居委会党总支书记,毛巳春服务的居民区有6个小区、1724户居民,既有商品住房,也有老式的售后公房。有一段时间,这里“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三区并存,给防疫工作带来了更多的复杂性。不过在他的带领下,居委会和物业、志愿者团队连续作战,把每天繁杂的各项防疫工作,都收拾得井井有条。
“我喜欢90后这个称呼”
一切准备就绪,毛巳春和志愿者挨家挨户逐一通知居民,进行核酸检测。他说,整个检测流程经过精心设计,保证居民不走回头路,单循环进入自己的楼栋,将风险降到最低。核酸检测的相关物资,都是他们前一晚从地段医院运来的,当晚贴好标签,为第二天检测“大白”的到来做好充分准备。而每次核酸检测后,他和社区工作人员还要统计数据,更新上报,经常要忙到深夜。
手机电话一个接一个,微信群里的沟通一直没个停,各种协调工作、具体执行,核酸、消杀、收垃圾、发放物资……让毛巳春看上去像个一直不停歇的陀螺,大家说他充满了“90后”的干劲。“我喜欢90后这个称呼,但我其实是80年代的尾巴。”大学时被一部讲述社工的电影打动,毛巳春选择了服务社会的岗位,从一名社工到居委会书记,在徐家汇街道走过的十年,也是成长和沉淀的十年,他渐渐养成了“倾听者”的习惯,倾听每位居民的不同需求,努力寻找满足各种需求的途径。
“我住这边,有点乱……”跟随毛巳春来到了居委会,由于一早没来得及整理行军床,毛巳春有些不好意思。“现在每天也睡不了多久,也就三四个小时。”不过相比4月份的时候要好很多,“当时压力非常大,每天都睡不着。”
“我遇到了他们,很幸运”
根据战“疫”的实际需求,毛巳春说,他们组织了四组志愿者——核酸志愿者、医疗志愿者、物资发放志愿者和机动志愿者。他们动员在职党员在社区报到担任志愿者,从最早的孤军奋战,到现在的志愿者队伍达到数十人,越来越多的志同道合者,一起奋战,“我遇到了他们,很幸运。”
而每位志愿者都可以发挥自己的作用,有一次,小区一位老奶奶不慎摔了一跤,毛巳春马上联络到小区里一位龙华医院的骨科医生志愿者,上门查看。
社区的物资放发,是居民非常关心的事。因为运输延迟等原因,一开始也有居民不理解,后来随着物资充裕起来,不少居民还加入了志愿者行列。“车进来后,要卸货、装货、理货、配发,这些流程要无缝衔接,才能确保物资最快速度送到居民手里。”毛巳春说。
一位老人在楼道里的物资置换爱心角,贴了一幅字——友邻有爱,春满永新,老人说:“这个‘春’字就是书记你。”毛巳春特别感动,疫情无情,但是居民邻里的互帮互助、共同抗疫,似乎让大家找回了上海里弄的邻里情。
作者:王蔚 沐多
编辑:施薇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