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反应是不敢相信!感染了,工作怎么办?家里怎么办?”看着眼前的抗原自测“两道杠”,孙廉一时有点懵。从驻村抗“疫”,到感染病毒入舱,再到如今康复归来继续战斗——江桥镇新江村党总支书记孙廉已经连轴转了65天。“村里人说我头发白了好多,我本来没注意,自己拿着手机拍了张照,才发现果然如此,也许是这段时间压力太大了吧。”摸了摸那一簇灰白的头发,孙廉笑笑说。
一天只能睡两三个小时
从这波疫情开始,43岁的孙廉就一刻不停,带头组织、落实和执行村里的各项防疫工作。
“初期是最难的,工作千头万绪,摸着石头过河,一天只能睡两三个小时,真的感觉有点吃不消了。”
孙廉所在的新江村,村域面积3.48平方公里,有8个村民组,大小企业68家,人口近9000人,其中80%都是外来人口。而包括他在内,较为年轻的村委会工作人员只有十来人,组织开展核酸采样、扫PDA、搬运物资、送医配药等大大小小的任务都落在他们肩上。“那时候,不少村民甚至是部分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也有情绪,他们可以向我发泄,但我不能退、不能松,只能想方设法把困难和问题一一解决,我必须竖起旗帜,给他们战胜疫情的信心。”回忆起那段时间,孙廉感慨万千。
这波疫情初起之时,上海仍是初春,连日阴雨加上低温,又仿佛回到了冬天。一次村民在进行核酸检测时,刚好遇到下大雨。正在现场维持秩序的孙廉一转头,就看到了现场采样医护人员的脚下:因为地势低,医务人员的双脚完全浸泡在了冰冷的积水里。孙廉一下就红了眼眶,赶紧找来砖石和木块垫在“大白”的脚下。那一刻,孙廉一心就想着快点顺利做完核酸检测,可是他浑然未觉的是,自己全身也早已被淋湿,自己也一直站在冰冷的雨水里。
突如其来的“两道杠”
3月27日,连续高压的工作,让孙廉逐渐觉得有些乏力,喉咙也有些嘶哑。但他并未放在心上,以为就是累了,休息一下就会好的。
像往常一样,他在忙完当天的工作后,回到办公室取了抗原进行自测。可是,这一次的抗原测试结果和往常并不一样。随着试剂慢慢延展,抗原上出现了清晰的两道杠。他有些错愕,以为是搞错了,连忙又取了一个抗原重新检测——结果依旧是清晰的两道杠。再测一次,依然是两道杠。
稍微定了定神后,孙廉来不及多想就立即向上级部门汇报了相关情况,并迅速收拾东西到单独的房间内自我隔离。
“一个是害怕,这是人之常情,就是对可能感染病毒的未知。另一个就是担心和焦虑,现在村里的疫情防控任务这么重,一旦我被感染,那接下来村里的工作怎么办?”那一夜,孙廉辗转反侧、难以入眠。第二天,他在疾控部门的安排下进行了单管核酸采样。第三天清晨,他接到了来自疾控的确诊阳性电话通知。
孙廉被确诊阳性后,村里的防疫工作就由江桥镇委派专门工作组接手。
他把办公室“搬”进了方舱
3月29日,确诊后的孙廉进入方舱医院接受治疗,一度出现发热和喉咙肿痛的症状。
一室一厅的房间住了4个人,大家都戴着口罩,病友之间几乎没有交流,这让孙廉感觉非常压抑,“感染之前,工作上的那种累只是身体上的累,好好睡一觉就能很快恢复。但感染以后更多的是‘心累’,是那种来自精神的压力。”
作为村党总支书记,孙廉一直挂心着村里的疫情防控工作,“虽然有镇里派工作组接手,但是他们毕竟没我了解村里情况,有些工作我必须要参与的。”于是,他在方舱里一边接受治疗,一边打起精神和工作组互通情况、商量防疫对策……就这样,方舱的床头柜成了孙廉的办公桌,他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地记着相关防疫手势和工作要求,然后再通过电话远程参与和落实具体任务和措施。
参加视频会议、工作电话一个接一个,病房里的孙廉常常忙到深夜。“病友们老是打趣我说,他们是来养病休息的,而我就是来工作的。”孙廉笑着说。
对孙廉来说,感染后他一直不忍直面的是对家人的愧疚。他怕父母知道了自己确诊的消息后难以接受。本想一直瞒下去,可终究纸包不住火。父母跟他视频通话时,虽然没有流露出太多异样的情绪,但孙廉能够明显感觉到他们的苍老,“只能尽力去安抚他们吧。尽快康复并且控制好疫情,是我对自己小家的责任,也是对整个新江村的责任。”
经过治疗,孙廉的身体逐渐痊愈。4月12日,孙廉康复出舱。在经过隔离健康观察期后,他立即回到了工作岗位。
经过前段时间的摸索和实践,村里的防疫工作都理顺了,核酸采样、发抗原、送物资……一切都有条不紊地进行着。随着防疫工作的持续推进,新江村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村里连续半个多月没有新增确诊阳性患者了。
“现在的防疫成果来之不易,我们一定不能掉以轻心,一定要把工作做得更实更细。再大的坎、再难的关,只要坚持总能迈过去。”孙廉边说边捋了捋灰白的头发,“等疫情过去,一定要去整个帅气的发型。”
作者:陈皓珺 薄小波
编辑:徐晶卉
责任编辑:戎兵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