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闵行区江川路街道鹤北一街坊居委会收到了一封特殊的“感谢信”。这是一封来自小区87岁高龄的老党员成阿姨的“口述感谢信”。成阿姨的女儿在微信上编辑后,发送给了正在抗疫一线奋战的居委书记袁世俊。
成阿姨在江川住了大半辈子,近期爱人在医院住院,成阿姨一个人住,未曾想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成阿姨的生活变得困难重重。不仅生活起居、看病外出,甚至连家人探望都成了难题。
然而更加让成阿姨揪心的事也随之而来,医院发来了老伴陈老先生的病危通知。弥留之际,身边怎能没有亲人的陪伴?居委得知这一情况后,立马向上级部门报告,特事特办经过协调沟通,成阿姨及其女儿顺利赶到医院,见到了“最后一面”。
此后,居委对独居的成阿姨格外上心,在得知老人“买药难”后,居委便联系在小区外围的志愿者去医院代配药,再经由小区内的居委干部把药送到老人的手中。考虑到成阿姨身体不好,每次核酸大筛,由志愿者专门陪老人进行排队检测。
得知情况的邻居,也格外照顾成阿姨,大家的关心和慰问更加频繁了。居委干部、楼组长甚至是隔壁邻居,主动与成阿姨的女儿保持联系,实时报告老人情况,让在封控在不同小区的小辈们安心放心。
感谢信虽短,但一句句朴实无华的文字背后,是全体居委干部昼夜抗疫的坚守,是小区内外志愿者默默的支持,是各方力量无私的奉献,是居民邻里守望的温情。
吃菜难?社区党员铸就战斗堡垒
鹤北二街坊小区老年人较多,其中独居老人就有70余人,不懂团购抢菜的他们在疫情期间的断菜、断粮成了最大隐患。社区党员们看在眼里,急在心头,马上组织开展募捐活动,筹得善款为社区独居老人购买了爱心蔬菜包,并由社区党员送菜上门,共同守护老人的“餐桌”,携手筑起防疫的铜墙铁壁。
为保障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针对独居老人、重症病人、不能自理的残疾人和特困家庭等四类特殊群体,江川路街道加大物资保供力度,拓展医疗救助做法,健全兜底机制,全面落实物资保障全覆盖无遗漏。
配药难?志愿者化身药品“摆渡人”使命必达
近日,家住富仕小区的居民曹先生向居委会求助,其日常使用的高血压药物已经断档,附近医院和药房内也无货,只能通过外区的互联网医院进行网上门诊联系配送。但是由于疫情期间交通管制,药品一直卡在松江的受理点无法派送。为了解决他的用药难,居委干部顾杰携带好随身证明,驱车往返50公里,前往松江受理点取药,在受理点寻找2小时后,顺利找到了曹先生的药品。返回小区后,又主动送上家门,使得曹先生终于解决了困扰多日的用药难。
江川路街道建立“特殊人群分类底册”,及时更新慢性病人配药需求,经统计辖区内共有血透病人89人、产检孕妇572人(其中38周以上临产孕妇171人)、肿瘤放化疗26人。针对高龄独居老人、慢性病患者等特殊群体配药需求,居民区加强关心关爱、统一收集信息,做好台账登记及社保卡收集保管,由居委干部、社区志愿者及机关下沉干部到各大医院代配后送药上门。目前,累计帮助19244人次居民代配药。同时,社区医院“家庭医生”为居民提供电话咨询、线上问诊服务,共处理咨询问诊9763件,方便居民足不出户进行寻医问诊。
看病难?绿色通道连接最后“一百米”生命线
针对特殊群体就医需求,江川路街道为每个居民区安排1辆医疗转运车,共计50辆,方便居民转运就医;为做好托底保障,街道层面另外安排15辆专车,做好应急保障和远距离就医转运。针对紧急就医需求,一方面,封控区开通急诊放行通道,对因急病需外出前往医院的居民一律先放行、再审核,不以疫情防控为由耽误急病患者的外出就医。另一方面,在医疗机构急诊室设立足够的缓冲区域,用于收治封控区域需要紧急救治的患者,确保急诊医务人员配备充足,对于突发意外伤害、危重疾病等患者,建立绿色应急通道,第一时间实施救治。截至目前,共转诊病人6419人次,其中120急救车转运1049人次,街道转运车累计转运535单818人次,居民区累计转运就诊2600单4552人次。
对于1494名在册的独居高龄老人,街道实行“老伙伴计划”,一日两次电话问候,帮助老人解决急需的就医、配药、吃饭和紧急维修等需求,也让让宅家孤独的老人有了说说话解解闷的机会。
作者:祝越
编辑:周辰
责任编辑:刘力源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