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过生日想吃蛋糕,但是买不到怎么办?在上海,一场场热心接力令人感动,不仅一起做蛋糕,还一起画蛋糕....
一场300多人接力的生日会
4月2日,可能是张玮(化名)最后一个生日了。
据新闻晨报报道,今年五十多岁的张玮患有闭锁综合征,全身瘫痪,意识清醒,全靠眼睛与外界交流。
“到了生日给你买生日蛋糕吃。”照顾张玮的日子里,妻子由理(化名)常常这样哄他。4月2日,张玮的农历生日到了。几个月前,医生曾给由理“下最后的死命令”,90%的病人活不过6个月。这个生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生日蛋糕是由理老早就许诺给张玮的,疫情之下,这场许诺似乎要扑空了。
上海此时已实施全域静态管理,蛋糕店关闭,快递运力紧张,由理既不会做蛋糕家里也没有材料,生日蛋糕很可能吃不上了。
“那天他一直盯闹钟看时间,我一开始没特意提蛋糕。到了晚上10点多,他还在看,我问他什么事,他就开始哭,我说你是不是在等蛋糕,他眨眼睛表示同意,哭得不可收拾。”
没有吃到蛋糕的张玮一直在哭。“少年心性,”由理这样描述丈夫的性格,“生病以后更是小孩子脾气”。
没办法,由理只能求助于小区微信群,看看谁家有没有吃剩的蛋糕可以匀点。
看到由理的消息时,杨杨刚刷完团购群聊准备去洗澡。
“一开始还以为是恶作剧。大姐说她老公因为没有吃到蛋糕哭了,我们还很奇怪。”
“他不能说话不能吃饭,肢体不能动好久了;只有眼睛能动,但脑子很清醒,我一个人24小时照顾他;他的病很重,90%的活不过6个月……”
由理的解释让群里的氛围顿时有点沉重。
“我家没有淡奶油,不然我给你做一个”,热爱烘焙的杨杨口直心快地说。
杨杨这么一说,微信群立马活跃了起来。
杨杨没有淡奶油,其他居民说,“我家有淡奶油,还没过期”“淡奶油还需要吗,我家还有”“我也还有一盒”;
杨杨忙不过来,有居民说,“淡奶油打发好了我再放到楼下”;
居民们都出不去,志愿者说:“我可以穿志愿者马甲取材料”。
更多的居民参与进来了。
“蛋够吗?我家有蛋”
“我家还有草莓要吗?”
“还缺什么材料吗?”
“我还有糖霜”
“牛奶需要吗”
“咖啡粉能用上吗”
“我有小蜡烛”
没有材料的也行动起来了。
“我写了生日快乐卡片,可以贴到蛋糕盒上吗”
“给你们送了个小礼物,有空下来拿一下”。
到了12点,生日祝福在微信群里刷了起来。
“祝你老公生日快乐,两夫妻快快乐乐,心想事成。”
“生日快乐吉祥安康。”
“生日快乐。疫情会过去的,大家也都会好起来的。”
有居民给张玮和由理送上了生日礼物
越来越多的人被这场特别的生日会感动,越来越多的潜水党冒泡送生日祝福。有人特制了“祝350弄××号×××室(张玮)生日快乐”“感谢350弄××号×××室(杨杨)和志愿者”表情包;有人送上诗作“从今把定春风笑,且作人间长寿仙”,群里的氛围达到了顶点。
300多人送上祝福、围观由理帮丈夫拆生日礼物后,大家都熬着夜,等待蛋糕的出炉。
0点47分,群里发来了蛋糕的照片。
杨杨说,做了那么多次蛋糕,这是最有意义也最难忘的一次。
杨杨呼唤了老公打下手,装点上邻居送的草莓和家里余存的小饼干,撒上糖霜、放进包装盒里、系好缎带,再贴上邻居亲手写的生日快乐便签,在300多人一个多小时的等待下,蛋糕出炉了。
邻居们的祝福,由理全程口述直播给了张玮,蛋糕还没拿到手,夫妻两人已经满含热泪。
近1点,由理拿到蛋糕后,立马关灯点蜡烛给丈夫唱生日歌,等丈夫许完愿后,替他吹灭了蜡烛。
第二天早上,不少前一晚早睡没赶上“生日盛会”的群友爬楼补完了聊天记录,有人让朋友拉自己进群为了补上一句生日快乐,有人说家里还有淡奶油想吃可以提供,甚至有人写了首诗纪念那个夜晚,群友们封杨杨为“甜心女神”,还撺掇着她儿子写一篇“我的好妈妈”。
医疗队一起画蛋糕写祝福
在方舱给患者过生日
据大河网报道,在上海张江方舱,一位患者收到了由医疗队共同制作的“特别生日蛋糕”。
4月16日14:20,在去往张江方舱的班车上,负责8号楼2病区的河南省肿瘤医院援沪医疗队队员王宁护士和安山医生正在用手机查阅舱内患者的信息,这样可以提前熟悉患者的基本状况,从而更好更快地投入舱内工作。
巧合极了,两人不约而同地发现有位患者在当天过生日。他们想为患者庆祝,可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物资相对匮乏,生日蛋糕恐怕无法买到,怎样才能为患者度过一个有意义的生日呢?安山医生提议:“咱们画生日蛋糕,画好以后让同事每人写上一句祝福语。”
15:50,班车准时到达方舱。安山医生在完成交接班,了解完病区的病人病情后,忙里偷闲为今天过生日的110床患者崔老师在纸上绘制了一个特别的生日蛋糕。医疗队的同事们也把对患者的祝福一一写下。经过1个小时的努力,一只特殊的“生日蛋糕”制作完成。不仅如此,大家还细心地准备了面包、拉面,苹果和橘子等食物,寓意着“苹”安“橘”祥的美好祝福。
一切准备就绪后,安山医生和张莉护士长带着“生日蛋糕”和礼物来到崔老师床边。当手机中播放着“生日快乐”的音乐响起时,崔老师非常吃惊,随后激动地不停道谢:“没想到在这里还有人记得我的生日,太感谢你们了!”
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辑:范家乐
责任编辑:王布米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