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嘉定区新成路街道的沧海社区,6个工作人员要管4个片区、110个楼组、4000名居民。眼下:这个社区开始有了不同:30名线下“流动志愿者”+110名楼栋云上志愿者齐发力,居民买菜、购药等沟通、登记类问题直接找“云上”志愿者,小区物资配送采用“接力赛”方式分段分楼找自家的楼栋志愿者,核酸志愿者按图按点负责,巡逻志愿者按时段、按点位巡逻,每个点位志愿者按岗培训,每天视频会议,工作一件件一样样都有章可循,小区工作脉络清晰,疫情防控工作一下子有了底气、动力。
沧海社区的做法最早来源于小区楼栋组建的楼栋微信群,一栋楼一个云上志愿者,当初楼栋志愿者就是通知本楼居民下楼做核酸的,但时间一长,居委书记薛文华发现,这个资源太浪费了。因为核酸不是每天都做,如果把这些有爱心的志愿者统一管理一下,可以让他们一起帮忙收集楼栋居民的基础信息。在薛文华的推动下,社区的志愿者团队负责人陈刚开始设计这套志愿者管理、服务框架。在获得楼栋志愿者同意后,小区志愿者开始实现团队化管理,线上线下服务的模式。
用18本本子算清居民生活日常必需底帐
3500个人由3500种活法。但那些是当下最紧急需要社区居民配合解决的“民生必需帐”。居委只有一台电话,保供、就医、工作连通都要用,靠“刀耕火种”的电话联系,根本满足不了4000多个居民的沟通需求。
云上志愿者出发!每栋楼的“云上志愿者”根据每栋楼居民的情况,登记每栋楼居民的基础信息,统计居民买菜、买药、求医等日常需求,每20个楼栋自动组成楼栋组,楼栋“班长”将每日信息统一给到楼栋组中的“营长”,再由“营长”汇总给到“团长”,呈报给到居委处置,居委一下子在错综复杂中剥丝抽茧,整理出了18本民生底账,“燃气充值服务”、“行动人员不便名单”、“外出人员信息表”... ...,在前期进行了摸排、统计、分类、细化,花了3天时间整理出18本涉及到居民的民生保障、群众信息、抗疫工作清单的底帐。有了18本信息底账,哪些服务是必需的,服务的时间控制在什么时间段,社区志愿者们有序可循,循序应对,心中有底,遇事不慌。随着防疫的进程不断更新数据。
明确任务让志愿者提高效率
沧海社区前一段时间也出现志愿者阳性的情况。居委书记薛文华看着这些热心志愿者忙前忙后后,最后还倒在“岗位”上,心里也有说不出难过。在重新安排志愿者工作时,她心里把一个“减”字放在心里反复琢磨。怎么减少志愿者总数,减少志愿者的流动性?减少志愿者服务时长?最终她和小区志愿者负责人陈刚商量,为志愿者定岗、定责、定位。社区的志愿者一下子细分成六种服务功能,包括云上志愿者、核酸志愿者(线下)、楼栋志愿者(线下)、巡逻志愿者、运输志愿者、应急志愿者。六大功能的志愿者分类培训,除云上志愿者外,其他每种配备人数原则上不超过5人,核酸志愿者划出岗位地图定岗定人,每个志愿者管几个楼栋,服务区域不超过20米。
志愿者王国伟说:“现在团队明确工作任务后,我们就知道这20米就是我们的阵地,我们就管好这段的情况就可以了。其他工作有别志愿者来负责,我们就做好自己即可。现在一天的志愿服务时间也从过去8、9个小时变成每天1-2小时,单位每天下午有视频工作会议,我都是参加好单位工作后来参加志愿服务的。”
服务时长大幅缩短,服务内容清晰明确。“通过减法,我们最大程度的把人用好,避免无谓的人员挤压和浪费,让每个人发挥好作用,志愿者也可以有时间轮换休息。”沧海社区书记薛文华说道。
除去干扰项,服务效能成倍递增
因为有了信息底数,厘清志愿服务清单,志愿者明确了每个人的职责,社区里很多干扰项除去了。疫情期间,志愿服务采用接力赛、分段赛等方式,服务效能成倍递增。
4月15日,街道派发大米,10公斤一份的大米按照原有的志愿服务模式可能要2天才能送达居民家中,但在沧海社区的志愿模式下,街道运输组下午2点左右将物资配送到小区,3点沧海物资组的志愿小伙伴在快递物资消杀、静置后,利用移动“三轮车”快速分发到每个楼栋口,“云上志愿者”通知楼栋线下志愿者行动,完成楼栋内各家各户的物资配送。整个物资配送环节,点对点接力,4000人的社区居民们在下午5点左右基本都拿到了物资。
薛文华说,通过管理和有针对性的减法,我们发现志愿服务效果没有弱化,效能反而增强。居民自治与居委管理有机结合,让居委从前期无尽的诉求中抽身出来,可以拥有更多的时间去安排各项事宜的落地,志愿者们的服务也基本满足小区居民基本的日常生活服务。
目前沧海服务模式已在新成路街道的爱里舍花园、嘉贤庄、东润舒庭等小区逐步推广。
作者:费晓晓 薄小波
编辑:史博臻
责任编辑:戎兵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