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10点一到,腾讯会议端口,30余位社区志愿者齐刷刷上线。这已经成了疫情发生后,徐汇区漕河泾街道嘉萱苑小区居民志愿者雷打不动的习惯:复盘一天的防疫志愿服务,群策群力解决实际困难,让流程、组织架构更明确、规范。
“搁之前,高楼邻里联系少,有些连对门是谁都不知道。”嘉萱苑小区,总共921户2400多人,是建成于2004年的典型商品房小区——“志愿者多是楼组长、老同志”“除了办证明,年轻人很少主动联系居委”。
没曾想,当疫情突如其来,结合党员“双报到”,嘉萱苑居民区党组织搭平台,充分挖掘居民资源。社区能人各展所长,居民自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很快被激发,协助居委打配合将小区安排得妥妥贴贴、井井有条。以微信群为纽带,一个指尖上的“熟人社会”竟也慢慢构建起来,邻里关系被“捂热”,“谁有困难就撑一把、助一力”。
一次核酸采样,“激活”了一群社区能人
在嘉萱苑,此次共112名党员挺身而出。
“我们做数学模型的,但凡有一个点儿卡住,整体就‘过不去’。”70后社区居民王晓峰是其中一员,党龄27年,也是上海市生态气象和卫星遥感中心主任。数学模型是他的强项,也用在了核酸检测:错开居民的路线轨迹,避免人员聚集。
“事先都要先预设可能发生的问题,想好解决方案,如果实际执行时有问题,再优化调整。这样一来提高效率,也节省大白资源。”4月1日的核酸检测前,他主动请缨写了核酸带队流程,事无巨细:譬如由上楼岗至最顶层启动叫门。自上而下,逐层向下。每叫出一户,专梯下楼,并同步在工作群告知本次门牌号;组长在底楼迎接下楼居民,并检查号码牌,做好标识;检测家庭和检测完毕家庭同时使用电梯情况发生时,优先安排未检测家庭下楼等。
在东亚银行(中国)任职的姚峻成为队长,利用数据统计优势统筹人力安排,被大伙儿推选为总指挥,志愿者队长;在上海市统计局任职的朱婷每次核酸必出场必带队,是志愿者副队长——连同王晓峰,三个人就是一支队伍,统筹整体工作。
王毅、陈莹、张绮、宋华、胡冶平、陈长盛……如滚雪球一般,志愿者人数越来越多,新问题也在日常生活中浮现:比如社区垃圾、物流快递管理。他们一合计,将志愿者划分为核酸检测组、管控组、货运组、物资采购组、数据及宣传组、统筹组6个组别,“分别响应居民的不同需求,也力争做到志愿者专心做一件事,不容易出错”。
一些“新组别”也时不时“冒泡”:数据整理分析趋势、摄影摄像记录温情瞬间……高手也是有心人,群里的志愿者很快超过了100人,眼下,志愿服务招募都以接龙形式,“常常只需要4位志愿者,但接龙的人数超过了原定需求的两倍,只能留到下午的活动”。
一个微信群,构建起指尖“熟人社会”
早在3月31日晚,志愿者们就挨家挨户摸排楼栋里的人员信息:谁家有老人?有没有需要帮助的病人?在王晓峰那张详细的EXCEL表格里,备注了“两位老人,无手机”“家有学生,要考试”,甚至三口之家有妈妈是医务工作者,无法回家也被备注上,多多关注。
同时,每个楼栋的微信群也在建立起来。平日里,邻里话不多,但当生活被折叠成小空间,楼栋微信群,忽然成了居委会连结居民的纽带。通过微信群,社区居民不但可以及时了解社区发生的最新事,还与同楼栋居民更加紧密了,社区团购也在其间进行。
王晓峰告诉记者,针对一些不规范的团,社区团购也在大家的集思广益下出了两版指导,建立了审核机制及后续送货问题。“目前在优化,马上出第三版。”
邻里关系更近了。一些紧缺的民生保障物资,常常有年轻人手速快,但抢到后却让出来:我们小两口吃不多,留给同楼栋更需要的老人。
到货后,“两侧货架、地上,满满当当”——这是社区志愿者宋志平亲历的“送货实况”。必须先对所有货物消杀,然后一栋接一栋地配送。”他说,他们用电动车和脚步丈量了小区一圈又一圈,每次他们把通知货物送达的照片发到群里时,“是居民最心安的时刻,他们的一句‘谢谢’我就很满足”。
也常有居民担心志愿者没空购买“补给”,主动送物资给志愿者。微信群里,平日里“从早到晚忙工作的隐身侠”也“现身”了,发动热心居民们一道,为辛劳的物业工作者、保洁人员捐款捐物。消杀用品、免洗手消毒凝胶、300套防护服……大家千方百计找渠道,买下来赠送给“一线战士”。
“社区事务中,年轻人比较腼腆,与邻居、居委的连接相对弱。”同为社区志愿者的胡敏赞说,“但党员亮身份、冲在前的气氛下,年轻居民都很受鼓舞,上次核酸还有小青年问我希望加入。”就在昨晚,17号楼的4个男孩子还把楼栋的货物给“包圆”了!他们觉得,这些天大家辛苦了,该轮上他们出力了。群里,居民们夸他们“又暖又帅”,“正能量的气氛中,居民的社区认同感与归属感就来了”。
作者:王宛艺
图片由采访对象提供
编辑:占悦
责任编辑:祝越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