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在停止接诊非新冠肺炎患者63天后,协和武汉红十字会医院重新开诊。一个星期前,这里剩余的新冠肺炎患者已经全部转移到定点医院,经过几天的清洁消杀,红会医院重新面向普通患者正常开诊。
老钱患痛风三年多了,疫情期间病情开始严重,但特殊时期不能正常就医,他只好在社区的帮助下买药稳定病情。得知红会医院开诊,他早早地赶来,排在了队伍的最前面。虽然是正常开诊,但与往日不同,医院在门诊外搭建了临时分诊台,只有体温在37.3℃以下的患者才能走进门诊大厅,进入正常的就诊流程。
老钱70岁了,作为土生土长的武汉人,他从小就在这家医院看病,跟很多医生都成为了熟人。如今,他熟悉的这个门诊大厅显得格外空寂,他熟悉的医生和工作人员也都穿着严密的防护服,难以辨认。
开诊的第一天,医院首先开放了急诊科、呼吸内科、心血管内科、放射科等13个科室。上午11点,急诊科还没有迎来病人,红会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吕希俊和护士们在抢救室里整理设备。在刚刚过去的60多天时间里,这里完全是另外一番模样。
3月19日,红会医院送走最后一名新冠肺炎患者,在这里连续工作了近百天的医护人员终于有了几天的休息时间。在100天的时间里,这家医院因疫情突袭而几近崩溃,又在抗争和坚守中迎来了重生。
临危受命
2019年12月17日,大约100天前,医院开始出现第一例特殊的肺炎患者,而那一刻,谁都没有料到这将意味着什么。接下来几天,来自同样地点的相似病情患者又陆续出现。在红会医院医护人员的集体记忆中,特殊的肺炎病人是从2020年1月1日开始呈几何倍数增长的。据感染科医生李峰回忆,1月3日,他们接诊的时间从之前的早8点到下午5点半,延长到了晚上10点。1月10日,接诊时间就变成了24小时不间断。
感染科只有门诊没有病房,呼吸科原先只有40张住院床位。1月7日,红会医院连夜将2楼体检中心改建为呼吸科第二病区,增设住院床位30张。第二天,床位全部收满。面对迅速增长的病患,从1月7日到22日,红会医院又增开呼吸科三病区和四病区,收治患者的能力增加到了120张住院病床。
1月21日,医院正在讨论如何继续挤出空间开设呼吸科第五病区时,红会医院接上级单位通知,22日起,红会医院等七家二级医院成为首批新冠肺炎定点医院,这就意味着,这家普通的区综合医院需要在一天一夜之内改造成临时的传染病定点医院。红会医院成为定点医院的消息即将向社会公布,留给医院准备的时间只有不到24小时。这期间他们需要转运病人、筹集医疗和防护物资、培训和调遣各个普通科室的医务工作者,进入传染病救治的工作状态。
1月21日,新冠肺炎人传人的消息已经发布,患者没有留给红会医院更多的时间。1月22日,武汉市其他非定点医院发热门诊关闭,而成为定点医院的红会医院则停止接诊新冠肺炎以外的所有病人。发热人群向医院涌来,红会医院的整个门诊、急诊大厅加起来不足800平方米,成为定点医院后的第一天接诊1700人,第二天就到了2400人。吕希俊在急诊科工作了10年,红会医院成为定点医院的三天后,他知道了什么是真正的战场。如今回想起来,他仍然心有余悸:“那个时候就没有下班的概念了,觉得我的命不是自己的。”
急诊科的抢救室有5个床位,最多的时候里面躺了50个病人。那几天,急诊科护士陈楚楚每天光打针就超过400次。他们工作的诊室、输液室、走廊……但凡能躺能坐的地方,都安置了病人。
除夕当天,吕希俊从早上8点一直忙到了第二天凌晨4点,终于撑不住去吃口饭的时候,他猛然发现自己在流眼泪,怎么也停不下来。他不知道,还要一分钟一分钟再熬过多长时间。
绝处逢生
大年初一,红会医院的门诊依然人满为患。下午5点,院长熊念接到通知,四川省第一批援鄂医疗队138名医护人员即将抵达武汉,定点援助红会医院。“如果这138人晚来两天的话,整个医院都会崩盘。”熊念说。
考察完医院现状后,四川医疗队建议红会医院应当立即停诊,马上再造院感流程,将现有发热病人进行甄别分类,重建医疗秩序。经武汉市江汉区政府批准,红会医院自1月27日下午5点起停诊48小时,重建医疗秩序。
与院感改造同步的,是各个医疗环节的流程优化。停诊仅仅是停止接诊新病人,而对已经住院的和需要每天来打针输液的患者,要求治疗流程始终保持通畅。针对仍在医院内救治的病患,红会医院劝退所有陪床家属,集中力量寻找资源,给医院收治的380名发热患者进行核酸检测,再按阳性、疑似和阴性,将发热患者划分到不同病区分类诊疗,避免交叉感染。
停诊期间还有一项更为复杂的任务,就是对重症ICU病房的重建。红会医院的ICU没有负压隔离病房,其他传染病医院也床位紧缺。在四川医疗队看来,这样的ICU对于医护人员和病患来说简直是在病毒中“裸奔”,必须废弃而重建。在四川医疗队的帮助下,红会医院将两个普通病区再造成两个ICU病区,原四人间改为两人间,原两人间改为单人间。
1月29日下午,经过48小时的停诊,红会医院进行全院改造后,重新开启门诊接诊。红会医院逐步进入了从容的救治状态。2月18日,红会医院第一次实现了“床等人”。发热门诊、急诊大厅这些曾经被病人挤满的地方冷清了下来,13个病区成了全院最繁忙的地方。
柳暗花明
老孟今年79岁,2月10日他发病住院的时候天还很冷,如今家里的桃花都开了。孙女拍了照片发给他看,使他更加盼望着早日回家。
“生命的顽强和生命的脆弱其实是相等的。”负责救治老孟的四川医疗队重症医学科主任黄晓波有感而发。
3月14日,距离红会医院停止对普通病人的诊疗已经过去了52天。这天,武汉市新增新冠肺炎病例4人,仍在治疗的人数跌至9376人。根据疫情发展形势,武汉市开始逐步腾退定点医院,将各医院现有患者转院到火神山等几家医院中。红会医院已经接到指令,从这天开始,陆续转移患者,为重新对社会开启医疗服务做准备。
3月19日,红会医院转运完最后几名患者,结束了本次抗击疫情的特殊使命。红会医院呼吸科护士长张利琼回到ICU病区,将好消息带给了最后值守的医护战友们:“转空了,你们晚上可以不用来上班了,都好好休息休息。” 张利琼要下班了。回顾自己这场长达近百天的战“疫”,她感到自己和武汉一起,正随着春天的到来,一步步渐渐舒展。
编辑:孙欣祺
来源:央视网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