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早上8点多,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沈先生在“徐汇云医院”复诊,他选择医生,进入诊室,片刻的排队等候,问诊开始了。
医生阅读了沈先生既往的诊断病历,根据他描述的新近病况,略微调整处方,给他开了药。药师查验无误后,沈先生用医保卡结算付费,药品当天就被配送到家。
是的,这一切都在网上完成。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仍处在关键时期,全国各地门诊普遍控制就诊人数,防止病员集聚,上海则适时按下互联网医院建设的“快进键”。
在2月29日的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卫健委新闻发言人郑锦表示,陆续推进徐汇区中心医院、华山医院、儿童医院、市皮肤病医院、中山医院、仁济医院等一批医院建设互联网医院。
目前,6家医院中至少3家已将牌照拿到手,整个医疗环节在“云端”基本打通,患者足不出户,已可以享受常见病、慢性病的复诊服务。
徐汇区中心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徐汇医院)贯众互联网医院获批牌照。本文图片 医院供图
2月28日,沈先生在“徐汇云医院”视频诊疗。
上海互联网医疗全面提速
徐汇区中心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徐汇医院)贯众互联网医院作为上海首家获批牌照的公立医院,现已和医保打通,为患者送药到家。
2月29日,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在“徐汇云医院”客户端看到,当天至少20多位医生显示“在岗”,坐诊“云端”,为源源不断流入的病患问诊看病。
上午11时许,记者点击进入其中一位医生的“候诊室”,显示前面有10个患者排队,系统提示,新到的患者可以提前上传一些检验报告,或提前说明自己不适的症状。
“主要都是慢病患者的复诊,医生在线上非常忙,”徐汇区中心医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因为医保刚刚打通,医生除了为患者看病,通常也要教患者如何使用各种功能。
在就诊,患者需下载“徐汇云医院”客户端,同时下载“随申办”并和支付宝绑定,提前准备自己的病历资料。
事实上,虽说此时互联网医院才刚落地,上海各医院在“云端”的探索早就拉开帷幕。
“徐汇云医院”,早在201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期间应运而生,此后四年多来,不断磨炼和完善,如今,云医院已服务180余万人次、实名制注册用户17万人。
2月29日上午11时许,“徐汇云医院”一位医生的“候诊室”有10个患者排队 。手机截图
再如,2016年上海市皮肤病医院在国内推出第一家皮肤病专科医院“网上院区”,将服务延伸到线上,持续完善网上就诊全流程。
难能可贵的是,这次疫情发生后,上海37家市级医院和徐汇区中心医院纷纷开通线上问诊,为发热病人和其他病人提供全天候医疗咨询服务,切切实实让患者享受到“云医疗”的便利。
1月31日以来,由徐汇区中心医院、上海商赢互联网医院联合设立的“上海市发热咨询平台”(“新冠工作室”微信小程序),后与上海市大数据中心完成对接,加入一网通办,总服务人次超过11.6万;上海市皮肤病医院80多位医生的“云诊室”,每天服务患者超过1000人次;网名Crystal的家长说,孩子发烧咳嗽,通过在线咨询,上海市儿童医院消化科医生胡会为他们提供帮助,“胡会医生的迅速回答,让我揪着几天的心终于放下”,这位家长在网上为医生点赞……
上海公立互联网医院的加速跑已经启动。
2019年9月1日《上海市互联网医院管理办法》施行后,多家医院陆续提交相关申请,进入审批流程。疫情发生后,上海38家医疗机构的线上问诊,彰显出疫情防控和便民利民的多重优势。与此同时,上海市卫健委、医保局、网络安全等多部门联合启动绿色通道,加班加点进行线上安全测试,推动了互联网医院更快落地。“通过绿色通道,我们前后仅花了一周时间就取得了互联网医院牌照。”徐汇区中心医院执行院长朱福说,这有赖各相关部门通力合作。
上海市皮肤病医院获批互联网医院牌照
助推亚洲医学中心城市建设
有了互联网医院牌照,许多事将起变化。
一方面,疫情期间,互联网医院势必进一步为慢病患者带来诊疗便捷,减少门诊病员集聚,至少慢病患者不用单单再为复诊和开药多跑一趟医院。
另一方面,薄薄的一纸证照,标志着上海公立互联网医院自此拥有“身份证”。如果以前的线上问诊,医生只是单纯为患者给出专业建议,提供辅助,现在服务的触角已伸向核心业务——诊疗(开具处方)。
更重要的是医保脱卡付费环节,这次上海一举打通。线上与线下的医疗服务实行同等支付政策,执行相同的医保目录、医保支付类别和支付标准。
上海市皮肤病医院2月28日拿到了牌照,该院医疗资源发展部主任赖永贤首先为老年患者感到高兴。
这家医院有一位患者,住在离医院仅仅一街之隔的小区,按说看病很方便,但这个病人患了“老烂脚”,年纪也大,经常跑来跑去,医生看到很不忍心。
“老先生是我们老病人,我们拿到互联网医院资质,以后他就可以在网上复诊,网上付钱,医院把药送到他家里。”赖永贤说。
不光是线上诊疗模式的变革,本质上,互联网医院在推动医保、医疗产业以及整个医疗体系迭代升级。
“下一步,互联网医院有可能实现电子处方流转,”赖永贤说,也就是说,患者凭一张电子处方,或许可以在社区药房或网上“云药房”,根据自己的意愿选购药品,这在以前难以想象。
与此同时,问诊、处方、随访、药品配送,网上诊疗的所有环节都“有迹可循”,势必会倒逼医疗机构进一步把重心向精准诊断、提升临床治疗手段等方面转移。
上海肩负着打造亚洲医学中心城市的重任,推动互联网医院发展是题中应有之意。看上去只是一张牌照,背后可能意蕴深长,医疗机构的运营架构和价值重心,都可能因此重构。
来源:澎湃新闻
编辑:周辰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