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很多人来说,这也许是一个年味儿不那么足的春节。面对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疫情给居民带来的困扰,上海交出了这样一张保供应的民生答卷。
1月29日,市委书记李强前往松江口罩生产企业,调研企业防控物资生产情况。
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强调,要多措并举加强防控物资供应保障,进一步稳定市场、稳定预期。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加强防控物资、生活物资的供给保障,全力确保市场供应、市场秩序。要支持鼓励相关企业组织货源、扩大生产、保质保量、提效增能。
抢生产:火力全开
雪榕生物位于上海奉贤现代农业园区的生产基地,360名员工已经悉数回到岗位,正在忙着种植、包装和运输事宜,火力全开。一车车的新鲜菌菇,正从这里驶向上海、浙江、江苏、福建等地的超市、菜场、电商平台,最终走上居民的餐桌。
1月30日,市委副书记、市长应勇前往各类市场检查保供稳价工作。
28日开始,全国最大鲜菇生产商雪榕生物全面复工,上海、长春、德州、惠州、贵州大方等7大生产基地热火朝天。公司营运总监陈新告诉记者,工厂化的生产企业机械化程度较高,因此复工后能够较好保证每日的均衡生产,“包括老百姓餐桌上常见的香菇、杏鲍菇、金针菇,以及蟹味菇、白玉菇、海鲜菇等等,企业日产能可达1000多吨。”
一个个蔬菜种植基地、一条条“火力全开”的生产线,“火力全开”的上游生产基地,正在为市民的餐桌上提供源源不断的新鲜食物。联华超市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依托江桥物流及强大基地后盾,企业每天不间断组织新鲜蔬菜水果的货源,仅上海世纪联华、联华超市、吉买盛每天配送蔬菜就达到260吨,是日常的5倍,也是去年同期的8倍。
上海市商务委副主任刘敏介绍,上海市商务委会同主要批发市场,提前组织留沪经营者加大货源组织力度,提前动员非疫区的返乡经营者返沪进行供货销售。总体上,目前上海的蔬菜、猪肉等主副食品货源充足、品种丰富,可以满足市民消费需求。从27日开始,西郊国际、上农批、江杨3家主要批发市场白条猪肉和蔬菜批发量日环比上升明显,对市场的投放量较往年春节也有明显增长。
直通车:“一路绿灯”
“非常感谢市商务委的给力支持,深刻感受到了上海政府的高效。有着政府如此强有力的支持,我们相信上海一定能够安然防控疫情,上海加油!”永辉超市公共事务总监周燕宁在朋友圈里发了这样一封公开的感谢信,微信的附图是一叠印有“上海市物资保障通行证”字样的硬纸卡片。
看起来平平无奇的小卡片,其实是一辆辆“保供应”运输车辆的“加速器”。
周燕宁介绍,永辉超市在上海有34家门店,仓库设在昆山,受到入沪车辆排队影响,配送的延时一度达到了五六个小时,在向上海市商务委反映了情况后的当晚,就拿到了首批物资保障通行证。59张“绿色直通车”证件,让装载着蔬菜、水果和速冻食品的冷链车和载着消毒液的运输车辆顺利进入上海,赶在居民进门采购前,把各种民生商品摆得满满当当。
当天反映、当天改进、当天落实,让直通车们“跑起来”的背后,是政务服务的“上海速度”。接到企业反映后,29日下午,上海市商务委专门拉了一个微信群,把各职能处室和各大商超负责人都拉了进来,了解具体情况和诉求,同时要求企业上报配送车的车牌号。相关工作人员加班加点,在当晚21:30完成车辆绿色通行证的制作。晚上22点,第一批通行证就送到了企业的手里。
上海市商务委商贸处处长居新平介绍,截至1月30日,上海市共发放绿色通行证350张。这就意味着,350辆配送车无需排长队,可从绿色通道通过。
全球购:不只是“买买买”
31日上午11点,经过10小时的飞行,上海首批包机运输的防疫物资从荷兰的阿姆斯特丹抵达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这架飞机上运送着24.96万件防护服和13.615万个口罩,总体积达到500立方米。
东方国际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疫情发生后,企业在全球范围内争分夺秒筹措进口医用口罩与防护服,部分防护物资已经抵达,预计在2月2日和3日,还将有从韩国进口的40万个口罩和从日本进口的108万个口罩运抵上海。
就在一天前,1月30日上午11时许,阿里巴巴全球采购的首批N95口罩等医疗物资,从印度尼西亚运抵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上海海关采取提前申报快速通关模式,确保货物顺利放行。
阿里巴巴方面介绍,在韩国、俄罗斯、以色列、日本和德国等国家,大批防疫所需的紧缺货源已完成验资、采购等程序,整装待发。接下来的3天内,预计将有超过650万件医疗物资,通过阿里全球直采送达武汉。
上周,6万只口罩从澳大利亚直接送达武汉的医院;昨天凌晨,2.38吨口罩已抵达上海机场,直接装车奔赴武汉;今天,4万套防护服从澳大利亚装机起飞……上汽集团布局全球的产业链和物流链,“变身”成为一条高速运转的“战疫链”。
连续举办两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扩大开放,一诺千金。通过进博之桥,越来越多的全球企业,正在将他们的物资送到中国最需要的地方。
东浩兰生集团通过多年来积累的海外客户资源、进博会上累积的各类资源,寻找国内外医用级口罩和医用级防护服的供应渠道。截至1月30日,从德国进口了300台呼吸机及其配件,已经空运至湖北,从日本等海外多地购买的100多万个口罩正在等待空运。
还有不少外企主动伸出了援手。早在25日,松下电器中国东北亚公司紧急捐赠100万元人民币,用于购买医用口罩、防护服、护目镜等防疫物资;全球采购的2万只口罩、价值200万元人民币急需的医学营养药物整蛋白百普力和短肽制剂百普素、价值100万元人民币的脉动饮料,法国达能集团累计捐赠款物累计已达900万元人民币;来自日本的优衣库向驰援武汉的医疗队捐赠252万元的高功能保暖御寒衣物;新西兰的纽仕兰将首批20000盒4.0高蛋白牛奶和24000瓶霍斯湾冰泉水,送往驰援武汉的上海医疗队驻地,为前线的医疗工作者们送上一份营养和温暖……
上海海关3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在1月25日至30日的6天时间里,上海海关累计快速验放疫情防控物资68批次,包括口罩173.6万个,防护服24.5万件,手套9.4万双,病毒检测试剂1685盒,呼吸机、血气分析仪、生命体征仪等医疗设备1269台,共计货值约人民币5232万元。
目前,上海海关在全关各个通关现场都开通了防控物资受理专窗和绿色通道,确保防控物资通关从快从简,即到即提,确保防控物资第一时间快速通关,实现通关“零延时”。
黑科技:病毒,无所遁形!
如何能从公共场所、交通运输集散地的海量人流中筛选出体温异常的人,进而做好防控工作?仅仅依靠人工显然是不现实的。
机场、高铁站、商场,越来越多的公共场所,基于非接触红外测温原理的人体测温热像仪正在成为“标配”。已经复工的上海巨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就紧急为虹桥机场、上海各大火车站和商场加急安装了一批这样的抗击疫情新神器。
用科研、用技术,为抗击疫情出一份力。记者26日从上海市科委获悉,上海中生捷诺、之江生物两家企业获得了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第一批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医疗器械注册证。这意味着这两家企业新型冠状病毒检测试剂盒通过国家药监部门严格的质量体系考核,将全面供应全国抗击疫情一线。
国药中国生物上海捷诺介绍,中国生物第一时间响应并成立了新型冠状病毒应急防控领导小组,所属医学诊断板块企业上海捷诺立即投入研究开发,经过设计、优化和试验,首家成功研制出新型冠状病毒核酸分子检测试剂盒,并第一时间送至中国疾控中心验证。
“哪里需要送哪里,全力以赴与疾病赛跑。”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春节期间上海捷诺全力以赴安排专门的管理人员负责生产、质量、储运方面的监控和应急值守,保证生产安全有序进行,为国家疾控中心、湖北省疾控和各省市疾控中心提供源源不断的支持。
保民生:你的心声,我听得到!
连续筹集并投放口罩近1000万只,相关企业销售消毒液20.5万瓶、洗手液8.4万瓶,菜市场摊位的复工率达到80%左右,供应充足……“大”数据里,流淌着一桩桩民生“小”事。
口罩产能不足,需求却大量被激发,怎样让居民尽可能少排队、多买上口罩?天气因素叠加产地人手不足,春节前几天,主副食品一度供应紧张,如何让居民的餐桌上持续出现带着露珠的绿叶菜?这些居民的“小”关切,上海这样作答。
针对急需的防护物资,上海市商务委、经信委等多部门协调组织相关企业克服困难,尽快复工生产,最大限度增加产能。以口罩为例,上海共有17家口罩企业,都在逐步恢复产能,全部投产后每日产能可达400万只。
31日,上海市防控领导小组指挥部新闻发布会传出消息,2月2日起,上海优化口罩购买方式,减少此前居民长时间排队带来的不便和可能的风险。
吃上一口新鲜菜,需要的不仅是产地、物流运输“动起来”,还需要解决到家的“最后一公里”,让居民足不出户就能享受新鲜配送。
“多的时候,一天要补七八次货,尽全力确保货架上的蔬果都是满货状态。”盒马上海大华虎城店的店长周晓说,盒马已推出“无接触配送”服务,提示用户下单之后可以与配送小哥通过电话沟通,减少面对面接触,保障用户和配送小哥的安全。
春节期间“不打烊”的生鲜电商叮咚买菜,在过去的7天里,下单量超过400万单。叮咚买菜采购部门驻守在江浙、山东等全国各大农业基地、批发市场,加大采购,还在上海市商委、浦东新区商务委的帮助下对接了上农批和西郊国际的新鲜猪肉和蔬菜资源;75%的配送小哥、前置仓和总仓工作人员全部在岗,为居民提供送菜上门服务。
上海市长应勇指出,上海作为超大型城市,确保各类生活必需品的供应,不仅关乎城市正常运行,也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市委、市政府在全力以赴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高度重视城市主副食品和生活用品供应,我们必须千方百计组织货源,多策并举加大供给,确保市场供应充足、价格稳定、秩序良好,全力保障广大市民群众的正常生活。
来源:新华社
编辑:邵大卫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