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浮水面水浮山
安徽有名山。
浮山,被誉为“天下第一文山”,位于枞阳县东北30公里的白荡湖畔。因“山浮水面水浮山”而得名。它有36岩72洞,其中可居者36。西南有独峰,直上千仞,大江环绕;此外,还有寺塔亭阁、石窟佛雕、摩崖石刻以及新石器时代遗物等人文景观,可谓古迹不可胜记。
浮山海拔不甚高,却玲珑。清代《安庆府志》中誉浮山“玲珑幻异,别具奇观”。清代古文第一人姚鼐说浮山,“幽深奥曲”。在浮山行走,是与先哲相谈,与历史相语、与山水相吻、与鸟兽相亲、与佛禅悟的快意。流连忘返于浮山,沉醉再三、回眸再三。浮山,蕴藏着无数有待挖掘、有待回味、有待细品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故事。
地处北纬30°57′,东经117°14′,传说这里就是东海龙稍的蓬莱仙境,也是今日的浮山镇。
浮山是一座沉睡亿年的白垩纪早期保存完好的古火山。它现在的形态是其原始火山锥解体塌陷的结果。浮山,火山地貌保存完整,形态典型,平面近似圆型,直径约4平方公里,面积约14平方公里,地面形态为一边缘高、中间低的盆形凹地,属典型的塌陷火山洼地,岩相种类配套齐全,构造形迹清晰可见。有复合穹丘、火山口、火山钟、火山渣(浮石)及熔岩流、环状及放射状断裂、龟裂纹等。在浮山莲花峰至云梯峰一带,在由火山灰流形成的弱熔结凝灰岩层面上,常见到大片出露的不规则多边形龟裂纹构造,显示了层状火山岩层面冷却收缩的特有遗迹,裂纹垂直岩层面规则下延,形成柱状节理,沿此组节理风化淋滤便形成了“百佛朝如来”等陡峻峰林景观。独特的火山奇观可以说“世界罕见,亚洲唯一”,形成36岩,72洞,洞幽壑奇,峰峦叠嶂,美不胜收的盛貌。
浮山镇历史悠久。据1997年版《枞阳县志》记载:“西汉,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是年,置枞阳县,隶属庐江郡。”这是枞阳地区建县的开始。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改为同安县。唐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改同安县为桐城县。桐城之名在这片土地开始了长达将近1200年的历史。
浮山的景是美的。
明代书画家雷鲤所题《浮山纪游》诗中写道,“我欲煮烟霞,呼童拾瑶草”。
浮山水天一色,云水相依。浮山是千奇百怪的岩洞把她托起,所以有“山浮水面水浮山”的美誉。浮山最著名的岩洞有一百零八个,大者为岩,小者为洞,人们习惯称“三十六岩”、“七十二洞”。这些岩洞在悬崖、在沟壑、在山腰、在峰顶、在峭壁,星罗棋布,数不胜数。小者,玲珑剔透、娇巧端庄;大者,博大恢宏、宽敞明亮;深者,三弯九曲,人迹罕至。“削成绝壁千寻峭,生就悬岩万窍空。”
这里是彩色的,除了浮山外,这里还有金谷生态园,春天近百亩海棠、樱花争奇斗艳;金秋,近万株乌桕尽显漫山红遍,层林尽染,胜似塔川。即使在乡野,美丽乡村尽显妩媚风流,这里有“晴岚隐隐,叠障深深”的双花中心村,有溪水袅袅,芳草萋萋的双岗中心村,有文山流韵,鹿鸣双胜的双胜中心村。
浮山的摩崖石刻名扬天下。上起唐宋,下至民国,文体各异,书法万千、其中唐刻11幅、宋刻24幅、元刻2幅,明清居多。有诗词、游记,有庵堂碑记,有题诗留名。字体大者1米见方,小者不及1寸有的铁画银勾,有的清瘦严道,有的丰韵他满,有的端庄秀丽,有的龙飞风舞。石刻作者有文学巨匠,有佛道大师,有官宦名流不一而从。在面积18平方公里的浮山上下已发现尚可辨认的摩崖石刻达483块。
在浮山摩崖石刻中,最让人注目的是明代官员于若瀛在会圣岩内题刻“因棋说法”四个大字。它是浮山尚存石刻中记载历史事件作品之一。据史料记载,宋庆历六年(公元1046)秋,郑州高僧远禄来浮山讲佛,著名诗人欧阳修慕名而来与远禄对弈,远禄连胜数局后,即以棋理解说佛教,阐明佛法,欧阳修大为折服,故明代官员于若瀛在会圣岩内题刻“因棋说法”四个字,以记其事。
浮山是桐城派发源地。浮山作为文山的发展在清朝达到了高峰。然而这都并非无源而至。有学者认为,自梁陈时期,浮山的禅宗文化开始形成兴旺起来,直至清朝时期,桐城派的发展。浮山人文蔚起,由佛山逐渐成为文山。由此带动了本土文化的发展与勃兴。
浮山历史厚重、文风盛行,曾来浮山游玩的名人更多。晋陶侃登浮山二励壮志,歌长风而抒魏晋风度。唐代诗人孟郊在浮山苦吟,白居易在缥缈峰上叹人生飘渺,王安石在水濂洞里歌雨花满天,范仲淹亲撰塔铭缅怀一代高僧远禄,元人冠冕赵孟頫以山入画,江西诗派黄庭坚雪浪岩题诗。还有如陆游之夫陆宰、竟陵派文学家钟惺、性灵派代表作家袁宏道、阳明先生王守仁、半窗山人雷鲤等名人,先后来到浮山,畅游浮山。
清华大学2019年生源中学;2020年高考:4人录取清华北大,5人上海交大,浮山中学建校90多年来,培养学子四万余名,其中优秀学子灿若星河。
这是浮山中学的骄傲,这更是浮山镇千年文脉的延续。
浮山有座状元桥,位于浮山岩脚。始建于清嘉庆十六年,为高僧慧莲募化所造,2011年在原址附近重建。“状元桥”三字,由百年名校浮山中学老校友、中科院院士陆大道亲笔题写。相传清朝桐城状元龙汝言,在清嘉庆年间,慕名来到浮山,观石刻、拜高僧,于古桥边驻足赏景,为浮山景色之奇特、石刻文化底蕴之深厚所折服。回家后便勤学苦读、博采众长,结果高中一甲一名,是为“状元及第”。后人便将此桥称为“状元桥”。今年1月农历腊月十八这天,浮山镇还举办了登状元桥,金榜题名的活动。
浮山中学数学教师唐录义多年来循循善诱启智慧,诲人不倦育英才。
唐老师常说,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得有一桶水。在繁重的教学之余,他潜心教学研究,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70多篇教研论文。2017年暑假,唐录义等老师根据该校多年的教学实践积累和丰硕的课题研究成果,编写了《高中数学误中悟》一书,主要是对浮山中学学生在“误中悟”理念下多年形成的自觉纠错学习方式、学习模式、学习方法进行系统梳理和全面解读,将于10月底首印,开启了浮中校本教材之先河。
浮山中学作为一所地处村镇的学校能有如今的成绩,唐录义老师正是许许多多辛勤教师的代表。当年浮山中学创校人房秩五,以“发展乡村教育,启迪民智,振兴国本”为己任,借此浮山文山之地,创办新学基地,以利家乡学子就近上学之便,以达为国育才的目的。房秩五常对人说:“教育必注重环境,乃足以养优美之感情;学校必远隔尘嚣,乃足以发高尚之思想;盖自然境与自然人影响极大,地文学与人文学感召至灵,其理易明,其效至速”。浮山作为一座文山为浮山教育发展提供了文化环境与历史积淀,正是如唐录义老师一样的教育工作者为浮山的教育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和活力。
今日浮山镇发展正高涨。名山,名校,名人,名镇交相辉映,是枞阳县生态旅游示范乡镇,先后荣获“全国文明村镇”“全国特色旅游景观名镇”“安徽省文明村镇”“安徽省优秀旅游乡镇”“安徽省森林城镇”“2018年安徽省生态旅游小镇”和“安徽省首批健康小镇创建单位”等称号。历史的积淀、文化的传承、非物质文化的传播都离不开今天浮山的发展。
在浮山人的精耕细作下,一幅绿色的生态画卷,正在皖中大地徐徐展开。绿色基地逐个坐落在浮山,利用当地优势资源,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自身发展的同时,带动周边农户以及贫困户就业增收,又兼顾旅游开发,高品位、生态化建设,实现了乡村发展、农民增收、生态美好等一举多赢。
60亩的浮山镇太平村采摘园基地发展特色种植经济生态农业,种植葡萄、西瓜等经济果树,形成集种植、销售、生态休闲为一体的旅游观光休闲经济模式。生产反季蔬菜的浮山村大棚蔬菜基地,占地面积50亩,改善本地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带动了农业生产方式由传统、粗放型向精细、集约型转变,有力地推动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和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太平村黄花菜基地种植着投入低产值高的经济作物黄花菜,吸纳80名劳动力务工,项目形成的资产收益部分用于特殊贫困户,提高贫困户收入,产生很好的社会效益。
近年来,浮山镇在美好乡村建设中,因地制宜,结合旅游特色乡镇,着力打造浮渡中心村示范点,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美好乡村建设之路。小学、幼儿园、卫生所、文化站、图书室、乡村金融服务网点、邮政所、农资店、便民超市、农贸市场、公共服务中心初步成形。
手 记
浮山人的自信
午后的小雨,打在石板路上,溅起水花点点;天青色等烟云,眼之所及的山峦处,一层层浮云渐渐扩散延展,不一会儿就将这整片朦胧披在青山的腰间;白墙小瓦的一排排徽式村落,包裹在心仪的绿色之中,路边金黄的晚稻沉甸甸的下垂着麦穗……
这就是雨中的浮山镇。
浮山镇位于安徽铜陵市枞阳县,划属上海周边4小时高铁圈中。虽说路途有些许辗转,但只要一站在浮山的土地上,就只会感觉2个字,值得。
浮山的空气是甘甜的。有赖于群山的环抱和满眼的绿色,深深呼吸一口,绝对属于帝王级的大自然SPA。尽管浮山绿意已浓,一株株小树整整齐齐的种植在小路之旁,树苗不大,绝对是近年来新栽种的。随行的浮山人方义兵说,这是对生态的重视,浮山人决意要让浮山的绿意更浓。
浮山的历史是厚重的。漫步在浮山镇的大街小巷上,仰望矗立于浮山山顶的高塔,千年小镇的底蕴彰显一番。随意翻看一本介绍浮山的画册,仿若仙境之中。听浮山景区的工作人员讲述浮山的每一块石碑,每一道风景,每一次论道,都仿佛穿越到千年之前,不愧为“天下第一文山”。
浮山的笑容是自信的。在探访浮山的一路中,浮山镇的老人、孩子,人人脸上洋溢着笑意,享受着生活带给他们的幸福。在文化广场前,随行的浮山人鲍瑀说,我们搞文化兴镇是有信心的,花20万元新建的百姓戏台,前不久刚刚搞完的七夕晚会,看着全镇老小在黄梅戏的声韵中喜笑颜开,这就是最大的满足。
浮山的干部是淳朴的。山野小道旁,浮山镇政府小院已略显老旧。食堂所用的食材都是一旁自种的,一盆简单的炒青菜都飘散着田野的清香。与浮山镇党委副书记杨林宝的一番对话,更是显示出这位基层干部对浮山的自信。杨林宝皮肤略显黝黑,可以看得出长期往返于山野之间,普通话夹杂着浓厚的乡音,散发着阵阵淳朴。要挖掘浮山的石刻匠、教书匠、生态匠等“十匠”精神,将浮山的文化传承下去,让浮山百姓过上幸福的生活,可以说是杨林宝最大的希望。
浮山的教育是骄傲的。你可以想象吗?就在这个淳朴的小镇有一所浮山中学,一年能考进3个北大、1个清华,如此傲人的成绩就算是很多上海的学校都难以匹敌。作为如今唯一一所仍身处乡村的安微省省级高中,浮山中学就在千年浮山的脚下,常年接受着浮山千年文脉的洗涤。
浮山中学附近,可以说浮山镇中最为热闹的一处地方,私家车一排排地有序排放,周围的民居也被前来陪读的家长们租借,成为浮山镇房租最贵的地方之一。由此可见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可怜天下父母心。校长周雪松对于目前的成绩却没有一丝自傲,他考察过全国的众多知名高中,也去过上海的“四大名校”,对浮山中学的优缺点了然于胸,如何让浮山中学这块金字招牌越来越亮,周雪松有着自己的思考。
浮山的未来是可期的。淳朴、自信写在了每一个浮山人的脸上。回到上海,看到相识的浮山人每天在微信圈发送的每一篇图文推送,无一不是记录着家乡日益发展的每一个新的变化。接轨铜陵、接轨合肥、接轨长三角,作为地处江南的北方明珠,浮山的千年文脉必将得到延续,浮山的魅力也将被更多人所感受。
作者:鲍瑀、方义兵(正文)袁圣艳(手记)
图片:浮山镇供图
编辑:邵大卫
责任编辑:杨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