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雅典飞新加坡,再转飞上海,梯瓦大中华区总经理黄迪仁于10月24日抵达浦东机场,11月3日晚结束隔离,踩着时间点踏入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场馆。今年,这家来自以色列的药企首次参展进博会,短短6天内收获了国药集团、上药集团等多个“超级订单”,黄迪仁直呼“来对了”,还当场签约第六届进博会,表示“明年还要来!”
作为党的二十大胜利闭幕之后中国举办的首场重大国际展会,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昨天圆满落幕,按一年计意向成交金额735.2亿美元,比上届增长3.9%。走过5年的进博会,其溢出效应如涟漪层层扩散,参展商们看得见的是“展品变商品,展商变投资商”,感受到的是更开放的制度溢出、更优越的营商环境。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走过5年的进博会,正是这样一座增强联动效应的桥,让中国大市场成为世界大机遇。
中国成外企最重要市场
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北厅,是第五届进博会新品发布的“主秀场”。11月6日起,这方舞台密集安排了94场发布会,共计推出170余件新品,其中全球首发71件、亚洲首发34件、中国首展66件。不少参展商观察到一个细节,去年新品首发的频率是20分钟一场,而今年每隔15分钟就换场了,中国国际进口博览局招商处负责人杨博说,是因为“产品发布数量增加了近40%,排不过来”。
历峰集团中国首席执行官顾佳琳轮到第五个上场,她小跑了几步以争取时间,手中展示的是卡地亚中国首发限定款白金碧玉猎豹装饰昼夜显示腕表,也是“为中国定制”的作品。顾佳琳说,中国有着大海般的市场,能快速将展品变成商品,“我们始终将中国作为最重要的市场之一”。
过去6天,进博会犹如连接中国和世界市场的一座桥,展馆里的一次次握手、一笔笔订单,都是展品变商品的生动写照。
来自新西兰的银蕨农场,去年试探性地首次展示了鹿肉大包装展品,成功找到餐饮企业买家,今年品牌首次发布了6款鹿肉零售产品,又被好几家采购商同时看中。叮咚买菜当场签下5000万元的巨额订单,让银蕨农场中国区总经理王臻笑得合不拢嘴,“5年前,银蕨农场首次参展进博会时,企业最大的市场在北美,但去年中国市场的占比已达到33%,今年预计将提升到35%。”
这样的溢出效应,持续吸引着新朋友远道而来,不断壮大进博会“朋友圈”。世界500强企业仲量联行来了,集团全球首席执行官伍博琦表示,愿意与进博会“双向奔赴”,帮助更多企业家和投资人了解中国、布局中国;瑞萨电子来了,因为目标客户都在进博会场馆内,这次便在“四叶草”首发了针对ADAS与自动驾驶的解决方案,公司代表已交换了厚厚一沓名片,其中蕴藏着巨大商机。
外资步履坚定投资中国
第五届进博会开幕首日,“新面孔”参展商越凡医疗就收到了一份大礼包——本届进博会首张营业执照。公司负责人纪华雷捧着证照,很满意公司能在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设立销售总部,并暗自下定决心,明年力争全球首发一款可穿戴的降血压设备,分享进博会溢出效应。
“新朋友”加快从展商到投资商的脚步,“老朋友”们则步履坚定地持续投资中国。过去5年来,这种投资不仅仅是在中国进行本土化生产,更朝着供应链上游进发,将更多高端要素聚拢在中国、决策在中国。第五届进博会开幕前,恒天然集团刚刚完成了两个投资项目:升级恒天然上海应用中心,是为了强化“本土+创新”模式;成立恒天然集团和美安康上海创新中心,是承接全球研发中心世界级的科研能力。集团负责人坦言,将两种研发能力同时汇于中国“很少见”。
国家会展中心(上海)6.2馆今年新设了6000多平方米的进博会“展商变投资商”专区,展示着工业智造、健康医疗等领域的实践案例。5年间,外资在华设立的光学产业生态圈项目、全球研发中心、生产供应基地不胜枚举,从这小小一方专区,大家能看到展商变投资商的坚定脚步,看到外资对中国的信心。
在进博会搭建的平台上,过去6天,又有不少投资项目宣布落地,驶上深耕中国市场的“快车道”。11月6日,诺和诺德宣布投资4亿元在中国成立投资公司,升级全产业链布局。5年间,企业已先后5次大手笔投资中国,投资总额将超过25亿元。“我们深耕中国市场、投资中国的决心不会改变。”诺和诺德全球高级副总裁周霞萍说。
溢出效应不断扩大延续
全球“最小补心器”Amplatzer Pic-colo看起来“微不足道”:它的最小型号比四分之一颗红豆还小,作用对象更特别,适用于极低体重早产儿,国内此前无“同款”。雅培结构性心脏病大中华区总经理刘韦霆却很愿意花时间介绍它。原来,这款展品在第三届进博会曾首次亮相,很快得到了国家药监局的关注,今年10月它顺利拿到了许可证。
“得益于中国更加开放的营商环境,这款‘最小补心器’从展品到落地的时间大大缩短了。”刘韦霆介绍,按照传统流程,企业首先要做临床研究,至少花费两年到三年,然后向药监局提交许可证申请,这个时长普遍在18个月以上,走完全程大约为5年,而如今,走绿色通道,不仅省去了临床研究时间,审批时长也压缩到18个月之内,从而能赶在第五届进博会前上市。
进博会5年来,说起“溢出效应”,许多参展商都认为,不仅有市场的溢出,更有制度的溢出、营商环境的溢出。在本届进博会新设的“中国这十年——对外开放成就展”综合展示区,人们可以看到,过去5年,从增设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到持续缩减负面清单;从数字经济、互联网等领域扩大开放,到有序扩大电信、医疗等服务业领域开放……一个个模型、一段段影像,呈现出一个用实际行动兑现开放承诺的中国。
在进博会举办地上海,进博会5年来的“自我进化”,浓缩于一部《上海市服务办好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条例》。加快贸易载体和平台建设、加强产业招商、发挥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及相关区进博会承载功能……《条例》对城市治理创新经验举措一一梳理、提炼固化,为溢出效应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如今,这种溢出效应还在延续。在“四叶草”北厅,一片更小的“四叶草”悄悄破土“发芽”,150多家初创企业在创新孵化专区集中展示。2020年才成立的Amino就是其中之一,企业研发出一种回收新工艺,成为世界范围内首个也是唯一一个同时将氨纶和聚酯纤维实现完整分离并循环回收再利用的团队,并获2022届全球变革大奖,在本届进博会上,企业拿到了海恩斯莫里斯基金会的孵化资金,得以将创意变产品,规模化落地。
Amino首席可持续发展官李翔宇很喜欢站在2平方米的展台前,看着不远处的新品发布区内500强企业轮番上场“全球首发”。他期待,在不远的将来,他也能站上这个被世界瞩目的舞台,以独立参展商的身份参展,“让进博会的溢出效应,照亮更多初创企业的前路”。
作者:徐晶卉
摄影:袁婧
编辑:范家乐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