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C支持中国的发展。”这是世界材料巨头——朝日玻璃株式会社(AGC)执行董事、中国总代表上田敏裕说得最多的一句话。今年是AGC第四次参加进博会。从第一届开始,上田敏裕都是从开展日到结束日,每天都坚守在展位上,以实际行动向世界传递“不断扎根中国,至诚回馈”的坚定信心。
一路与改革开放相伴,见证中国经济腾飞
AGC的前身是成立于1907年的旭硝子株式会社,被称为日本的“玻璃大王”。这家百年企业在中国的发展进程,几乎一路伴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进程。“与中国结缘可以追溯到1978年,我们受邀在中国建设一家制造电视显像管的工厂,成为参与中国改革开放最早的外国公司之一,见证了中国的经济腾飞,也分享到了改革红利。”说到这段历史,上田敏裕无比感恩和自豪。
在中国的第一个大型工厂和技术出口项目获得电子工业部及中国企业的关注和信任,也为AGC其他业务在华发展奠定了基础。上世纪90年代后,随着中国汽车市场和建筑市场逐渐崛起,AGC相继在华投资建立了多达18个生产基地和公司。《跨国公司投资中国40年报告》写道:“在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市场的过程中,AGC集团积极投资汽车和显示器产业,以材料的形式支持其市场增长,中国是AGC集团最重要的市场之一。”
首届进博会上,旭硝子株式会社作出一个重大决定:“我们正式宣布了从‘旭硝子到AGC’的公司名称变更计划,希望通过进博会这个面向世界的舞台,向世界、向中国宣布我们改名了。”
对于常常隐藏在“幕后”的材料企业来说,“进博会”是一个可能让自己发光的舞台。第二届进博会上,AGC又推出了自己最新的中文名字“艾杰旭”。上田敏裕坦言:“中文名字可以帮助AGC在中国市场持续深耕、扩大影响力。”
借进博会展示企业形象,收获远超预期
AGC在进博会上两次推出新名字,让企业形象在中国消费者心目中逐渐清晰。
“曾有消费者通过我们公开的投资者关系电话询问我们,他所买的汽车,玻璃不是AGC的,可不可以换成AGC的产品。”上田敏裕告诉记者,“就像购买电脑、手机一样,大家也会很关心处理器是哪一款”。
这样的期待值,也敦促AGC不断尝试推出新产品,扩大大众认知度。曾经长期在AGC总部主抓广告宣传事务的上田敏裕,很清楚推广对于提高品牌认知度的作用,在入职中国后的第二年,他选择了在进博会上做这样的动作。
第二届进博会期间,AGC的崭新形象开始出现在上海多个公共场合。“从虹桥机场的国内到达厅,到通往进博会的地铁上,都会看到AGC。”这也是AGC首次在中国市场进行大规模的广告投放。
“第三届进博会上,AGC展出的5G高速通信车载天线受到广泛关注。中国某大型通信企业对AGC的此款产品很感兴趣,现在我们双方正在就具体合作事宜进行全面交流。”上田敏裕表示,通过进博会这个舞台,AGC也结识了很多商界的合作伙伴。
近年来,AGC集团在中国的规模不断扩大。“去年,我们在苏州和深圳分别投资9亿元和49亿元建设了世界先进的大型工厂,现在这两家工厂都已顺利投产。未来,AGC将持续在中国强化新事业创出机能,不断推进先进、节能的环保型投资。”上田敏裕透露。
助力“碳中和”,不断挑战和创新
昨天,在第四届进博会AGC展位,上田敏裕兴奋地告诉记者:“今年在聊进博会之前,我一定要先给你分享一件让我感到特别自豪的事情,关于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原来,早在1992年,AGC就设立了一个地球环境国际奖项——蓝色星球奖,每年拿出1亿日元用于奖励在世界范围内为解决地球环境问题而作出杰出贡献的个人或组织。该奖项的首届获得者,正是今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之一的真锅淑郎。
为应对气候和环境危机,“碳中和”成为全球性共识,许多国家都已作出在本世纪中叶前实现“碳中和”的重大承诺。AGC在进博会上专门设置了助力“碳中和”的展台,展示清洁能源、燃料电池等环保产品。上田敏裕向记者展示了一片“特殊”的玻璃。它表面上看起来与普通玻璃并没有很大差别,却蕴含高科技,玻璃表面镀了透明导电薄膜,具备导电性能的同时,有着很高的透光率,可广泛应用于各种薄膜太阳能电池,是推动碳中和不可或缺的材料。目前,AGC开发的这款一体化TCO玻璃已被用于薄膜太阳能电站、太阳能温室大棚以及BIPV光伏建筑一体化等,成为节能减排的有力推手。
“我们今年带来了40多件展品。从‘高大上’到‘精专特新’,从天上的航空航天,到身边的手机、电视和汽车,都有AGC材料的身影。这些最新材料科技,也将助力中国相关产业快速腾飞。”
作者:何易
编辑:薄小波 周辰
责任编辑:戎兵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